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谢志梅
【机构】 广西桂林市恭城县莲花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优化数学教学策略、改进数学教学的方法依旧是高中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目标,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策略;教学质量
数学是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和其他学科一起构成了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世间万物皆有其自身的规律,高中数学教学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性,高中数学老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布局教学结构
想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模式,就要对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条件、教师水平、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布置出合理的教学布局,筛选出少而精的教学内容,避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机会。例如,在教授“三角函数”知识时,就可以采取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式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三角函数的定理知识及公式等内容,有效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授一般性内容时,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提高教学进度;对于基础知识好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就可以采取讲授与掌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取哪种教学模式,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而定,以保证发挥它们的教学优势,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灵活运用课前导入艺术
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课堂导入,课堂导入不仅是一堂课的开始,很多时候甚至还会贯穿于整个课堂,大量的实践证明,优秀的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堂导入的运用也是讲究章法的,不可以随便使用,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因为教师选择的课堂导入如果不恰当,不仅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下五种课堂导入方法是高中数学教师常用的方法,下面做简单的介绍。
1.情趣导入法:是指教师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故事、游戏或者趣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好奇心理投入到对知识的学习中去。
2.直接导入法:是教师从教材的课题中直接提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实践导入: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真理。“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学生具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成功的欲望。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学生可以凭借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学习的辅助工具导入新课。
4.问题导入法:是指教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准知识的切入点,设定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知识。
5.设疑式导入法:是教师通过布置“问题陷阱”,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掉进教师设定的“陷阱”,使学生的解答自相矛盾。使学生自觉思考,进而引出新课主题的方法。
三、运用有效方式,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普及,现代教育手段也变得更加广泛和普及,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感受,声与色的完美结合生动直观,刺激学生感官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维和主体意识。作为数学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需求,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实物等各种资源,使课堂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突破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例如,在教学和《椭圆》相关的知识时,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来选择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这节课程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椭圆的概念及方程,难点在于化简椭圆方程,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演示、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体验知识、掌握知识,使学生对椭圆定义及方程产生深刻的认识。在化简椭圆方程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教学的方式,对学生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通过对以往知识的认知,完成对新知识的内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联系实际生活,使数学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其目的是为了运用于生活,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数学生活化、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所谓“生活化”,就是让学生通过数学课堂的学习,体会到数学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源自现实生活且无处不在,数学的学习不仅要把握好课堂,还要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体验生活。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接触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主动的接受数学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抽象的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另一方面,老师还要尽量地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学习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主动的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从实际的生活出发,使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都存在数学知识”,使学生从心理上真正的接受“具象”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是抽象的又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和教师在高中数学的“学”与“教”上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获得的成果与他们的期望是不尽相同的。许多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而有所提高,许多数学老师的教学能力也并未随着教龄的增加而有所进步。因此,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不断地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
[2]李求来,等,《中学数学教学论》,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3]章士藻,《中学数学教育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