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 艾对成
【机构】 陕西省安塞县化子坪镇初级中学
【摘要】语文教学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模式,都是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问题是开展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课堂没有生气,没有活力。要更新教育的理念,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式上进行变革,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内容;学习兴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重新进行审视、认识,去架构一种充满灵性的新课堂。它不再是静止的跑道,而是提炼生活、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欢愉、发展生命的过程。在这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孩子们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挥洒独到的见解,畅想美好的未来!让孩子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体会到语文深远的内涵,品味着语文课本散发着的清新而悠长的馨香!
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繁多的问题,淹没了课堂的中心目标;张扬的个性,掩盖了阅读审美的客观标准;学生的频繁活动,取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课下却收益颇浅: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一味反旧,只求“形似”!课堂教学在误区里越走越偏,越偏越远……
一、新课程要会用多媒体,但多媒体教学不等于就是新课程
现在,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场景:上课时,在教室里摆上一台电脑,弄上几张图片,从网上下载一点儿相关资料,就美其名曰“新课程”了!
的确,在语文教学中,电脑的作用主要在于:从时间上,课堂的容量上,课程的资源上,为课堂呈现了一片广阔的视野天地,丰富而又多彩。但是我们也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否则,现代信息技术的过度应用将大大削弱了语文的魅力!
图片取代了语言文字。老师在课堂中将优美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了图片,一味追求对学生的感官刺激,禁锢了学生的思考,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致使学生体会不到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录音代替了老师的朗读。课堂中,再也听不到老师抑扬顿挫,朗读课文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学生听朗读时的如醉如痴的眼神,“机器人”的声音拉开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从始至终,图片、文字交替着在学生的眼前晃动,冰冷的录音充斥了学生的耳朵。取消了老师和学生们动笔,动口的权利。讲台成了舞台,老师在台上表演,学生成了观看表演的观众,而不是学习的参与者。
倘若多媒体的制作粗糙则更是给课堂添堵。多媒体的运用,一定要和文本很好的结合起来,决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这样只能让教学遭遇尴尬。
真正的多媒体运用,应当是有选择的运用,少而精,还要结合文本。只要用得好,门前的积水,窗外的飞花,一只无意间闯进教室的甲壳虫都可以是媒体,也绝对多!我们要记住的是:电脑的运用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决不能舍本求末。
二、“自主、合作、探究”不是新课程的唯一方式,更不能流于形式
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人就开始在每一课堂上运用了,每提出一个问题必然要分组讨论一番,认为这就是合作了,这就是探究了,纯属牵强附会。新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为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完善和扩展自己的认识,还学会了参与、倾听、尊重他人……但是在美好的愿望下伴随而来的是小组讨论运用的不当,导致讨论形式化,为讨论而讨论,往往得不偿失。
三、课堂活动体验不是新课程的标志
渗透在新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建构,在活动中发展”。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起到喧宾夺主、不知所云、画蛇添足的反作用。
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一定要围绕主题来进行,而且要及时调控,好的活动就像一篇好散文,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相统一。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表面的活跃,还要注重知识的升华和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得才行。
四、课堂评价不能光表扬
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当表扬鼓励在课堂中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的时候,不当的现象又随之诞生了:
滥用表扬。课堂中,不管问题价值大小,不管学生回答的含金量多少,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对、不错、好、太棒了……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课堂上教师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表扬过多是评价中出现的一个普遍现象。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习以为常,导致学生随意应付。一个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回答出的问题如果给予过度的赞赏,会使学生怀疑老师的真诚。
评价不中肯。我们倡导赞赏,但不是无原则的赞赏。要勤于赞赏,哪怕是学生出现了错误,对其中的点滴创新思维也要肯定。但对于错误,老师要真诚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明辨是非。尤其是知识上的认知对错要有明确的评价,千万不能含糊其词。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准确抓住要害,对其精彩处给予赞扬,对其不当处给予点评,总是以“不错”“很有想法”等一概而论。
评价形式单一。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
五、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别忽视教师正确引导
新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却让有的老师一下走向另一个极端:“自主”变成了“自由”: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一堂课教师都是按照自己的设想,让学生就若干问题去读读念念,说说讲讲,而自己只作为点名者、发问者、旁观者。老师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提的问题有没有价值,这堂课上得有没有价值。
自主学习应该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师的职责只是维持纪律,或者根据教材重难点抛出几个问题或几个观点,然后让学生自学、自练、背诵、记忆,教师讲得越少越好,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其主人翁地位。可是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就只能袖手旁观。
所以,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资质、基础、接受能力等,并根据其特点和教学内容提出真正有启发性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进行发散性思维并能最终理解掌握教材重难点,既让学生百家争鸣,又能够殊途同归才行。
作为一名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老师,我在学习和实践中前进着,问题曾困扰着我和我身边的同事,让我不得不反思一些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之间的继承与破除的问题,更要让我们澄清一些问题。这些现象影响了我们教学的有效性,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这就需要我们重新领会新课改的本质思想,重新审视新课改指导的课堂教学,重新思考传统教学和新课改教学的关系。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理念,让教学真正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真正走进学生心灵,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
新课改,给了学生思维最活跃、最能展现自我独特个性的“阵地”。新课改,让语文教学自由飞翔,而不再是戴着镣铐跳舞。新课改,让我们感到,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我们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找回迷失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引红;;优化问题设计,构建有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1年43期
2.李明惠;;走出语文课堂教学沉闷的误区[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3.詹建军;;语文课堂教学点滴谈[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年05期
4.陶龙金;;语文课堂因等待而精彩[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