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作者】 冯丽梅
【机构】 吉林省梅河口市一座营镇一座营学校
语文是一个美的世界,小学语文教材也蕴含着许多美感因素。语文教学应凸显审美教育,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心灵,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优美的感情、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从而提高审美素质。因此,应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的审美空间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灿烂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我们暂且不谈那些高深的名篇著作,仅仅对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看来浅显易懂的文章进行了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情文并茂的名家名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优美的诗文篇章,还有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更有一些贴进小学生生活的记叙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文章,无不寄托着作者的情思,饱含着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反映了五彩缤纷的自然之美,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生活之美。比如说我们小学生活接触的古诗,古诗是我们祖先给我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更是一笔巨大的文学财富,是我们对人生、社会、自然审美的结晶,小学阶段的古诗多是描写秀丽风景,言其作者志向,一首好诗就是一幅图画,这些都是美文佳品,教师当细心掘其美的内涵,让学生充分感受其美的魅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也许有人认为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或阅历太浅而缺乏一定的审美能力,的确如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通过教材去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不断的挖掘美,发现美,感知美。
1、体会形象美。
教材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诸葛亮,有在绳索敌人面前临危不乱的蔺相如,有舍身炸碉堡英勇献身的董存瑞,有努力工作、鞠躬尽瘁的周恩来总理,有在朝鲜战场上捐躯的中国志愿军战士……这些正面人物都深深地烙印在学生们的心中。在学生们幼小的心灵中树立起一座座丰碑。学生们会从内心深处崇拜他们,因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对于教材中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可以让学生刻苦铭心。这些人物形象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有着强有力的作用。少年儿童对这些英雄主义的美、爱国主义的美有一种追求和向往,这种追求和向往会形成一种激励孩子们上进的力量。
2、感悟意境美。
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意境,再让他们身临其境,展开想象,那么我们的审美教育也许就达到了一定的标准。说到意境,我想最好的可能就是古诗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多语言简练,读起来琅琅上口。有人说,一首好诗就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它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又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情感,难怪千百年来脍自人口。如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佛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了一幅阳春三月,孩童玩闹的美好画面;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先是画了一幅李白仰望瀑布的简笔画,让学生进入诗中的意境,后来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香炉升紫烟”、“瀑布挂前川”的画面,学生在我创设的意境中感受到了瀑布的美,更感受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可见,领悟文章的意境美,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让学生在美中学习,想象,创造。
3、欣赏语言美。
“语言美”是一个很广的概念。南宋的著名词人辛弃疾与苏东坡同归为“豪放派”,是因为他们的词美,我们欣赏朱自清的散文,因为读了以后让人还想读。这些都归为一个原因:语言美。小学语文课中,诗词用字精炼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独特个性,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比较、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比如在《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来体现语言的美:“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受不到他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对于这样的写景文章,我们要引导学生会比较字与字之间的差距,象“奇、秀、显”可以让学生换近义词比一比效果如何。只有通过比较,学生才能领会到这些深刻的字眼所蕴涵的美。从使用语言的角度来挖掘美可以让学生接受语言所表达的美感,又可以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化的丰富的内涵。
4、体验情感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现代课程标准下推崇的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那么情感体验更是我们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那怎样才能真正的做到情感体验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只有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去深刻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读”有很多种: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引导读,边评边读。这其中,教师的范读是不可低估的,一个教师的朗读水平很高,那他的学生很快就可以投入到文章的情感中去,先前可以和教师共鸣,很快就可以和作者产生情感的碰撞。当然,教师读范文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朗读技巧,从而在自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揣摩文章的情感,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像《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文中所刻画的人物激情飞扬,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深刻体会中国、朝鲜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是用鲜血铸成的。小金花、大娘、志愿军这些形象都是真、善、美的体现,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罗丹说过的一句话:“美到处都是,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总之,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引导学生在教材中去发现美,理解美,感悟美,从而使学生心理上产生愉悦,精神上得到满足,情感上得到共鸣,理智上得到启迪,不知不觉地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语文学科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必将受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