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点思考

【作者】 王 成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正文】

      有效的课堂提问,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教学反馈的主要方式,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小提问”中有“大学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必须要达到激趣、导学与梳理的功能。

  但众观当前课堂,教师在提问上,无效提问现象较为突出。就多次听课,以及自己的上课的情况,本人分析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准备不充分,提问模糊。

  有的教师在上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随意的问题比较多,这不仅不能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 久而久之, 反而导致学生概念模糊、思维混乱。例如,“锐角和直角各是多少度? ”这个问题实际上包含了两个问题:一是“直角是多少度? ”它的答案是惟一的( 90) ,二是“锐角是多少度? ”它的答案有无穷个。这样把含有一解和多解的两个问题混在一起问显然是不科学的,由于指向不集中而难以达到提问的目的。

  二、问题太多,学生难以应付

  有些教师误认为新课程小学数学课中,要形成师生互动、要充分调动学生,就要多问,有些教师甚至采取了一问到底的策略。一问一答,教师提问的用意就是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落实预定的教学目标,而学生只处于一种不断回答老师简单提问的被动学习状态。

  三、问题超出年龄阶段,无法思考

  如果教师的提问超越学生认知水平,那么,这种提问的效果是不言自明的。例如,“什么叫做圆?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只能用生活中的实物予以说明,或是仅作一般性的描述。因为“圆”的定义,学生在未懂得轨迹和封闭曲线概念前,是难以说清楚的。失去了思考问题的激情,迫于教师的压力,结果只有一种,学生随意“指鹿为马”。

  四、问题太宽泛,学生没法下手

  问题太宽泛、太抽象,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太抽象的问题往往使学生不愿意主动接受,而是消极地等待老师的答案。例如,提问: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呢?若把问题改成“我们能不能利用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呢?”,则无疑能排除提问中学生不愿意关注的因素,把提问限制在学生易于感受到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需,使他们始终处于想做某件事情却又不能立即找到方法,但又很想解决的情境状态中。

  课堂提问的无效性,还表现在其他的很多方面,但这四个方面是最主要,也是最为突出的方面,那么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提问高效呢?我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备充分,目的明确

  所提的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必须从问题中明确反映出来;提问用语必须明确、具体,表达清楚,不可含糊其词,使学生不知所措,不提一些没有任何教学意义的问题。教师整体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教学内容与目标以此设计出较高水平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全面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入手,设计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探索的高水平的提问。

  二、问题数量适当,有针对性

  教师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问题,调整问题的数量,不能太多,问题以符合学生不同的水平为基础。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先问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问题,针对发展情况逐渐提高难度;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问一些需要运用高水平思维活动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同样一个问题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调节其回答范围的大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适当调节问题的范围,使之适合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从而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乐于给出答案。

  三、问题难易有度

  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他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如果某个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都不能问答时,他就会把提问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威胁,逐渐产生厌倦心理。反之,所提的问题没有难度,学生不作思考就会答出,那就失去了挑战性,降低了小学数学学习的魅力。控制难度要考虑两个因素:一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提问要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四、提问不可太广,要给学生时间

  当学生不能给出答案时,教师采取的策略应该是耐心的等待,给学生时间去思考问题,以求系统的陈述答案。如果等待没有引出回答,教师可以选用以下技巧中的一种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1.给予鼓励,有时学生可能没有作答,或只给出了部分回答,他们需要进一步的鼓励或在老师的帮助下,给出系统、完整的回答。这个鼓励可以是实物的,也可以是语言暗示,或鼓励的神态和话语。

  2.补充提问,有时学生的回答是不全面的,模棱两可的,或太局限于一点的,这就需要帮助学生理清脉络,适当的增加一些前后联系、有助于区别的问题,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原问题,给出更综合的回答。

  3.重复提问,重复问题有助于突出关键词和短语,强调问题主要部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意思,抓住问题的关键点,方便学生作答;

  4.补充信息,因为学生缺少某些关键的信息,所以不能说出正确回答。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提供一些造成学生回答困难的缺失信息。通过补充信息,调整问题的内涵,来帮助学生寻求答案,自然要比直接告诉他们正确答案效果好得多。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的双边教学活动,提问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问题的表达要清晰易懂,要引起全体学生的数学思考,问题的回答是学生思考的结果,要给学生适度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问得好就是教得好,它所具备的变化使得追求高质量的提问成为我们重要的教学行为,我们应该勤于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课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