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数学课堂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李德庆

【机构】 广西兴业县高峰镇第一初级中学


【正文】

      当前,教育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结构新模式。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把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关于这一点,古今中外的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心理学家都有不少论述。“进步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提出了“兴趣中心论”,他说:“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象征,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因此,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一、用生动的课堂引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刚入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数学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根本不了解,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的引入,用生动的课堂引入把学生带进数学世界中。

  二、用丰富的赞扬、激励性语言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改变用“一个标准”要求和衡量所有学生的单一性关注,采用多元智力理论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从而多几把尺子,开发学生多种发展潜能,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适当地赞美“学困生”,如“非常好”、“你真棒”,“你太厉害了”,“你太可爱了”,“你真了不起”等等,这样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马克吐温说:“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词不吃东西”,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便却反映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他人的肯定、赞扬、激励,只要不是过份的吹捧,人们听了都会心花怒放,赞美之词如同照耀人们心灵的阳光,如在学生主动回答时答错了,受到同学“嘘”声时,我会说,虽然他答错了,但说明他上课时很专心,他勇敢大胆,我们应向他学习,这时同学们就会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三、用知识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课堂教学中学生气氛活跃,参与面也很大,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期盼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实际,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实践证明,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学生才会愿学、乐学。这样的轻松活动,能让学生体会到动手操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奋发向上,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或方法激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数学课一味地讲述,容易养成学生的惰性和滋生抽象乏味的感觉。学困生的心情大都处在厌烦的抑制状态,常感到学习数学很无聊、枯燥无味,学习没劲头,学习数学知识为了应付差事,而逐步丧失了学习的原动力,对学习的业务和抵制择日胜一日,根据这种心理,应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一个好的的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业不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最终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也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这样把枯燥的内容就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用别具匠心的学习情境激发“学困生”与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来源于数学本身。教学实践表明,充满情境的教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灵性、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我们应该更有效地利用情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向导”的指引下,去探索更为广阔的数学空间,进而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数学,走进“生活”。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景,如临其景,用熟悉的场景,即使是“学困生”也会主动参与讨论,因为他有生活亲历,现象直观,结果易得。激起学习新课的欲望,同时让他们经历了将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的过程,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兴趣属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农村初中学的“学困生”的智力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差异,因而从挖掘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入手,对“学困生”进行兴趣教育,不仅能使“学困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旦保持下去,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内在动力,足以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忍受各种挫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困生”们在“兴趣”老师的培养教育下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走向成功,这也正是我们教育者最愿看到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