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作者】 钟长江
【机构】 吉林省洮南市万宝镇中学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与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初中语文新课程所选录的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生命情感的信息”。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即一切关注学生生命和生活的教育,并能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价值和意义,唤醒生命意识的一种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无处不渗透着人文的关怀。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点也是人。教育应关怀的是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教育以人为本,教育的人文性,其真正涵义也就是生命教育。因此,每个人都有生命的尊严,也应该认识到生命的意义。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提出。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肩负着生命教育的重任。进行德育渗透、进行人文关怀、演绎着生命的色彩。初中语文既是基础性学科,又是综合性学科,知识面广,还是阅读的绝好材料。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是学科德育渗透最大的“面”,同时也是重要的隐性德育。它蕴含着极其丰富而生动的德育资源。语文学科无不洋溢着一种思想教育、一种生命的关怀。
1、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的德育功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材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依据。”我们应该“按文悟道,以道解文”准确把握,找到知识传承和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无缝焊接”,让学生在如沐春风中被感染,从而引导学生自我体验生命的价值。在七年级《夏感》一文中,芊芊的细草、烦人的蝉儿、轻舞的蜂蝶、烘烤的太阳、翻滚的麦浪、铺匐的瓜秧无不盛赞着生命力的顽强。
2、初中语文教材中对生命的点化与润泽。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联系,在语文中学习大量的经典作品,就是走进先哲和时贤,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和规范学生的心理结构,所以语文学科先天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初中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课文与生命密切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讲述的就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与思考,引导你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二、关爱施教,培育生命教育的氛围。
“生命教育”本身就是充满人性、人情、人道的教育,那就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真情与关爱的人性、人情、人道的氛围,为生命教育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温馨的教学气氛。而这种氛围的培育,非得要求施教者要有关爱之心。美国学者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我们教师要用爱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爱是可以修复一切伤痕的良药。”作为一个教师,就应该有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生命,应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个角落,要知道,你关注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太阳,哪怕是一束阳光,“世界”足以明亮。教师对成绩优秀者要鞭策其更上层楼,对学习浮躁者要提醒其降低重心,对处于低谷者要激励其走过坎坷,对学习困难者要帮助其建立信心,要时时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在有如沐浴阳光的课堂上接受生命的教育,感受生命的尊严,理解生命的宝贵,体会生命的艰辛。
三、依托文本,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
语文教学,本身也理应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与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如教学《杜甫诗三首》中,诵读品味感悟诗人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诗人的生活背景与人生经历,深入分析杜甫为什么会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人生感慨。将学生的眼光从课内引向了广阔的课外,从不同生命活动来构建学生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与价值,从而开拓语文教学的人文视野,拓宽并加深对他们生命的人文体验与教育。
四、点燃火花,探索生命教育的意义。
“文道统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义之一;初中语文新课程所选录的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上都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如人教版七年级中《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等;人教版八年级中《杜甫诗三首》;人教版九年级中的《故乡》、《孤独之旅》、《陈涉世家》等,这些课文均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生命的光辉,对生命意识的情感体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认识,包含着“生命情感的信息”,因而,在教学中,教师理应点燃火花——“披文入情”,“为情造文”。
渗透在语文新课标中的人文思想的教育,正是语文课在新课标理念的感召下的“丰富的人文内涵”的基点与归宿。
五、引导体验,领悟生命教育的意蕴。
《斑羚飞渡》一课,教师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去领悟课文有关生命的意蕴:简介有关背景资料,诵读课文(录音),配合课件中镰刀头羊率领斑羚飞渡崖谷的整个“动漫”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把教学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生命意义:从这场飞渡中,你获得了哪些生命的启迪、人生的启示?为什么会发生斑羚飞渡的悲剧?人性的亮点和生命的光彩为什么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失落?生命是相通的,在动物身上也可曲折地反映出生命的理想和追求。作者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对理想的憧憬寄托在动物行为的描写之中。
自然界一切生物都具有生命,在万物进化过程中,人类走在了前面,成为世界的主宰。但是,当我们回望或走近自然的时候,我们会感到震惊,自然界的生命是如此顽强,无论周围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有一丝生命的土壤,它们都能顽强地生存下去。教材中就选了许多表现自然生物旺盛、顽强生命力的文章。人们从这些自然生物的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中获取人类自己生命的意义,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生活中去,使自己的生命更加辉煌灿烂。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生命意识、责任意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意识的唤醒与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