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学生心理危机的研究
【作者】 金艳坤
【机构】 吉林省通化市学校后勤管理中心
中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一个骚动的年龄,一个与情绪冲动、精神混乱有着必然联系的发展阶段”,由于受自身发展的局限与能力的不足,使其对生活学习中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不善处理。尤其当他们面临来自学校、家庭、自身等各方面的特殊困境,而单靠个体能力又无法去应对时,便容易陷入心理危机之中,这时如果没有得到来自外界的帮助,一些学生很可能会采取过激行为,甚至导致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基于以上认识,下面就中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防与干预等有关问题试作如下探讨,以期引起广大教师的共同探索。
一、中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心理危机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确实令人担忧。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出现的困境,有的学生并非遇到很大的问题,但却往往把问题夸大,一旦出现危机又不能正确对待。因此,作为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危机。
1.正确认识心理危机
危机是一种认识,当事人认为某一事件或境遇是一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无法解决的困难。除非及时缓解,否则危机会导致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失调。
心理危机,主要是指心理上受到刺激或打击而引起的伤害。一般来说,当人们由于自身或外界的变化致使心理失去平衡,而又无力主要依靠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常态的状况,便可称危机。
危机,既意味着“危险”,又意味着“机遇”。心理危机是一次机遇,因为它带来的痛苦会迫使当事人寻求帮助。如果当事人能够利用这一机会,则危机干预能够帮助个体成长和自我实现。因此当学生出现危机时,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危机的负面效应,而且更应该引导学生从中看到积极的因素,并积极帮助学生寻求应对策略。
2.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危机及成因
当前中学生主要面临着人际危机、情感危机、学业危机等,其成因包括个体心理机制和外界环境的刺激等多种复杂因素,涵盖在生理、心理、社会诸方面。很多显见因素比如人际冲突、感情受挫、学业失败等,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其背后蕴藏着许多深层次的原因,诸如成长经历、亲子关系、自我概念、价值观、人格问题等等。
(1)人际危机
因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产生的冲突而导致的心理危机,在中学生当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许多学生处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一味张扬个性,而缺乏在人际交往中应有的尊重、关爱、宽容、理解、信任、接纳等准则。许多学生人际关系模糊,与同学、教师、家庭关系不和谐,难与他人相处,因而造成内心孤独冷漠,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尤其是一些学生在与异性同学交往中存在着诸多困惑和障碍,偏离了交往的正道,导致了交往的失衡与失落。
(2)情感危机
中学生在情感上,他们易于心境化,情绪强烈,情感丰富,又缺乏稳定性,情感极易受挫。在他们身上又带有许多负性情绪,诸如抑郁、焦虑、自卑、恐惧等,这些不良情绪一旦被激发,往往会持续很长时间,他们很难从中摆脱出来,而长期陷于忧虑之中。再者,一些学生苦于把握不好友谊与爱情的层面和分界,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往往因定位不当而苦恼不能自拔。尤其是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生理发育基本成熟,加之长期处于性压抑状态,因而又极易诱发一些与性相关的情感危机。
(3)学业危机
学习成绩问题是导致中学生心理危机的最根本原因。现在绝大多数学生视考取大学为唯一出路,他们在面临高考升学竞争的沉重压力下,一些学生早已成了不堪重负的骆驼,当他们的学习成绩一旦下滑在心理层面就会表现出显著的迷惘,信心缺失与严重的挫败感。加之,目前许多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造成的过分管束或因对孩子失望而放弃管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而造成他们畏惧高考,害怕落榜,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失去生活学习的勇气。
二、中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
要想减少或避免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最重要的是积极主动的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化危机于萌芽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力求做到以下三点:
1.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调整学生的社会角色
心理危机的预防,其基本任务在于教师要善于察知学生有关 的需求内容和程度,以及满足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协助学生获得这些需求或正确对待失望和困难。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调整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正确认知自我,以增强学生的家庭、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健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角色不断向健康方面转化。
2.调节学生的情绪,缓解学生的心理社会应激
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其核心内容在于发展学生的积极情绪,防止或应付消极情绪。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发展积极的自我感受,从情景中去体验积极的感受。另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氛围,让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对不良情绪适当疏泄,不要让负性情绪长期存在下去,学会对危险情景不畏惧、不焦虑、不回避,合理应对,并学会寻求外界帮助。再者,要积极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耐挫力,提升自信心,培养其坚韧的个性品质和良好情感资质,以缓解学生的社会应激。
3.增强学生的适应与应对能力,处理学生的身心反应
适应是指机体在遇到环境变化时,应会产生相应的行为,以便个体在变化中生活下去。而应对则是个体对环境改变,采取自我保存的行为来对付环境。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合理地使用适应、应对行为,使之有利于向机体健康的方向转化。处理学生的身心反应,最核心的问题莫过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自我能力作用正确评估。心理危机预防的目标在于协助学生接受身心的改变,鼓励学生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并争取社会和家庭的配合与支持。
三、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
学校利用心理辅导讲座、心理活动课、班会等多种方法途径,扎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是个人成长的需要,是提高自身生命质量的需要。要唤起学生关注自己及周围同学的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进而形成一套心理自助、互助、他助的机制模式。
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掌握一些基本危机的干预技能。一方面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帮助处于危机之中的学生发掘内在的力量,引导学生看到生命中的积极因素,不但让学生看到个人资源,而且要带领学生寻找周围资源。另一方面,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细心观察,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早及时发现处于危机中的学生,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与心理咨询教师沟通,以求协商解决办法。
学生家长在家庭中要注意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现孩子的异常性及时与班主任沟通。
总之,中学生心理危机的有关预防与干预问题,不仅仅要依靠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和危机干预者的参与,而且更要依靠工作在教育教学战线上的广大教师乃至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广大学生的生命质量,使之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形成完美的人格,进而创造丰富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