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之学生活动探究

【作者】 张丽娜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中学

【摘要】按照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地理课程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选取采用学生集体展示的俄罗斯的地形、学生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以及实验式探究的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学生活动设计的教学片断,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及学习兴趣,成功地突破难点,从而更加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有效教学;学生活动
【正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转变,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教学方式,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新课标对于教学方面的建议中有: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的特征、学校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特质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方式,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

  新课标下地理教师要实现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效教学的宗旨在成功地引发、促进和维护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学的有效性最终取决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应服务于学生的有效学习的这个目标。教师对“学生如何学习最有效”理解越多,实践中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就越好[1]

  学生有效学习的实现依赖于教师有效教学的实施,学生能否采用体现其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仰赖于教师能否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教后学,以教导学;温故知新”的教学规律[2];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能采用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等。

  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学习方式产生的学习效果是大不相同的[3]

 

 

 

 

 

 

 

 

 

 

 

 

  作为一线地理教师,我对于学生活动部分积极探索,深入挖掘,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设计以及取得的学习效果的课例片段:

  一、 俄罗斯地形:请全班学生摆出地形图

  1、 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组与组之间有过道间隔;

  2、 按照读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假设左手第一组的同学属于俄罗斯最西部的地形区东欧平原,并在这个地形区有母亲河“伏尔加河”,过道为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第二组的同学属于亚洲部分最西部的地形区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也是亚洲最大的平原,过道为平原地形和高原山地区的分界线叶尼塞河;第三组的同学属于亚洲部分中部的中西伯利亚高原,其中北部为北西伯利亚平原,在这个地形区有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贝加尔湖,苏武被流放曾在此牧羊,过道是高原和山地的分界线勒拿河;第四大组属于东西伯利亚山地;

  3、 就这样边讲解,边让学生读“俄罗斯分层设色地形图”,并在图中标注相应的地理事物,按自己所在的位置把自己对应到相应的地形区;

  4、 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用身体姿势表示地形地势,可以看到表示平原的同学蹲下只露出桌子,表示高原的同学都站起来了,更高的地方学生都站在自己的凳子上。

  通过这一活动可一目了然知道俄罗斯地势哪高哪低,通过讨论学生也能记住俄罗斯的几大地形区,并能直接说出这些分界线的河流的流向以及注入的海洋。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做到了全班同学的讨论和参与,学生之间互相指导,也加深了学生对于俄罗斯地形区的印象,并较长时间的记住了自己所在地形区的名称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这一活动设计使学生合作交流,广泛参与,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二、 地球的公转

  出示“地球公转示意图”,老师讲解完,请两名学生演示,一个同学饰演太阳(手中拿彩笔在地球仪上指示,表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一个同学拿着地球仪(用彩色条带标注出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其中赤道用连续的实线,南北回归线用断续的虚线表示),假设地球公转轨道和地面平行,在二分二至日的位置,分别摆放高度相同的四张桌子,标注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拿地球仪的同学按照自西向东的方向绕桌子的外侧转动,并同时按自西向东的方向拨动地球仪,在二分二至日停顿,将地球仪放在桌上,演太阳的同学解说,并用笔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如下图所示)

 

 

(下转第45页)

(上接第46页)

 

 

 

 

 

 

 

 

 

 

 

  这个演示活动,抓住了初中这个年龄段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组演示时,其他的学生能认真仔细听,通过学生实践和学生讲授,成功地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有效的达到本节的教学目标。

  三、实验:模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准备一个100W的白炽灯,用它代表太阳辐射,把两个烧杯分别装满300ml水和干沙并排放在一起。把两只温度计分别埋入水和沙中约0.5cm处。

  2、 测量水和干沙的温度,并记录下来。因为都在室温状态下,他们的温度应该相同。

  3、 用白炽灯照射两个烧杯,观察并记录照射5min10 min后水和沙的温度。

  4、 关掉白纸灯,观察并记录5min10 min后水和沙的温度。

  让学生动手做认真观察,并对这些现象进行讨论。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观察得出:沙的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都比水快,沙相当于陆地,水相当于海洋,从而了解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夜晚海洋温度高于陆地。

  这种实验式探究的教学方法的目标及特点是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全面的科学素养。

  以上采用参与式、实验式探究等教学方法设计的学生活动,都遵循了新课标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成功地突破教学难点,在今后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应更积极地探索更多更好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杨晓,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1324-26.

  [2]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中国教育学刊[J]201311.

  [3]陆怡如,积极学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2014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