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学语文课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初探

【作者】 谭新清

【机构】 新疆第一师阿拉尔中学

【摘要】生命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康成长。可以说,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生命教育、语文课堂
【正文】

      学校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它应该始终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成长离不开学习,但除了学习还需要更多,生命教育正是全面关照人的成长教育,是一种充满了人性关怀的教育,是在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做奠基的教育。它摒弃短视与功利,是对应试教育、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等等仅仅服务于学生的生存竞争的教育的扬弃与超越,但又是能完全溶于教学本身的理想教育。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下,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烦恼和困惑,迫切需要生命教育予以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关系,以形成健康的心灵。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挖掘现有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内涵,激活原本就蕴藏在学科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内容,以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大纲》规定:语文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以及陶冶其情操、健全其人格的任务。而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人类情感的产物,是许多名家思想精髓的集合体,利用语文教材去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在铸造美的心灵,培养高尚人格,发展健康个性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课堂渗透生命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何为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不能够狭隘地理解为人生安全的教育,它还包含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小组创始人肖敬在《浅谈生命教育读本》中视生命教育为: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教材资源渗透生命教育呢?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得出以下几点粗浅的经验:

  一、在美文诵读中体验生命之美

  语文教材的主体就是课文,每篇文章都有可读的地方。就情感而言,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激昂、有的舒缓,文章原本就是作者情感的外在流泻,师生们可以通过诵读来找到与作者的共鸣,来体会作者的本意,所以,诵读不失为一个体现生命气息的好方法。而充满情感的诵读,会使学生脑海里有情有境,进而为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就像学习诗歌时,有些好诗就是诗人一唱三叹吟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深切体会诗人的真切情感。如在教授余光中的《乡愁》时,我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在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后自由放声朗读此诗,提醒注意随着作者的情感起伏读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韵味儿来,边读边结合写作背景揣摩作者情感。然后交流读后心得;教师还可以进行范读后学生模仿读。这样读读品品,品品读读,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技巧,更重要的是从读中体会文中的母子之情、夫妻之爱、生死之痛以及台湾游子对大陆故乡的思念之情。生命教育也就在这样的朗读中不知不觉地进行着。简言之,就是在读中悟生命,在悟中读生命。

  二、在赏析阅读中感悟生命本色

  语文学习的重头戏常常放在阅读赏析中。赏析就是对一篇文章进行拆解细化分析,发掘底层冰山的过程,通常是从炼字、修辞、写作手法等方面去分析。所谓“言为心声”,的确如此。文中的每一个词句的锤炼、每一种修辞和写作手法的运用,无不是为作者的情感表达所服务的。课堂上具体的实施办法常采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比如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这课时,在品析春草图一段,文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分析其中的“钻”字,先让学生用身体做“钻”的动作,然后想想这个拟人化的词语用于小草有什么用意?为什么不直接用植物身上本该用的“长”字?孩子们一番激烈讨论之后得出:这是为了形象生动地写出小草生长的情态,既有刚刚从土里长出来的意思,又有费劲、努力之意,表现了小草的顽强生机。在解析“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时,孩子们马上可以想象到小草的娇嫩、柔软、青翠及茂盛的情景。在赏析完草地上休闲人们的行为一段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思考:这一段生意盎然的描写,你想到了什么?那就是生命,想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想到了人类在体验美好自然的时候也享受了生命的过程。赏析式语文教学,就是在析中悟生命,在悟中惜生命。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提升生命品质

  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它是在一个限定的主题下进行多种形式的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通常根据主题要求学生提前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指导学生策划好课堂展示的活动程序,课中尽量展示孩子们收集资料的成果,锻炼其口语交际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最终力求达到语文综合学习的良好效果,希求在思想上有一次质的转变和飞跃。

  在今年这一届学生刚入初三的第一个月,孩子们一下子从原本比较轻松的状态进入到紧张繁忙的学习中很不适应,再加上父母的期望也成为压力,原本学习极好的孩子基本还能适应;多半中等的孩子勉强跟上,但信心不足;有个别的孩子就开始抱怨,甚至变得毫无斗志,想到了放弃学业。鉴于此种状况,我作为语文教师,深感责任重大,此时再不对学生进行正确积极地思想引导,很有可能就在课堂上失去一些孩子。于是我借助我们九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第二单元末的综合学习《微笑面对生活》这一主题开展了一次系列活动。我提前几天就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一些名人在困境中成长、坚持,最终走向成功的故事备用。课中我以这样一句话来开头:有人说:微笑是一种魅力,是涵盖着一种振作,一种成熟,一种坚强,一种超脱的魅力。在你看来,微笑是什么?请用一句准确的话语来诠释。孩子们说出了很多,有的说:微笑是阴霾中的一束阳光,是沙海中的一股清泉。还有说:微笑时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是坚持到底收获成功的表情定格......我说既然是微笑如此美好,那么今天你微笑了吗?孩子们一下就笑出来了。“看来,微笑就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我接着话锋一转:“可是,就在我们的身边,有些同学遇到一点学习上的困难就想打退堂鼓,轻易地就放弃学业离开学校。但人这一辈子要遇到的困难还多呢,难道我们能遇到一件就避开一件吗?殊不知有些困难是绕不过去的。来看看我们所熟知的名人都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吧。”顺势就让孩子们交流之前收集的名人励志的故事资料,有在动画中跳舞向命运挑战的残疾女孩田甜,有被美国著名的《人物》和《生活》杂志评选为年度英雄的申奥形象大使桑兰,有不幸患上了卢伽雷氏症一生都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的科学家霍金......孩子们在分享这些故事的时候自己反增了自信。在交流体会时,他们都能意识到:连上述这些极度不幸的人都可以用乐观的生活态度走向成功,而自己身为体格健全之人是多么的幸运。为何不珍惜上天赐予的健康生命?为何不珍惜如此大好的学习机会?没有理由说我不行!对,从今天起,再不轻言放弃!战胜自己,方能超越自己!孩子们在这堂课上得到了另一种形式的生命教育。为了巩固这堂课的教育效果,也希望挖掘孩子思想中更深层次的体会和感悟,我乘热打铁就布置了当天的作业——以“笑对人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我把这次的教学实践活动总结为:采撷生命的美丽,绽放生命的光彩。

  基础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幸福人生负责;不仅要对学生的现在负责,更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李镇西曾说:教育,离开对心灵的触动,就不可能有成效!因此以生命教育的眼光发掘学科生命教育的精神元素,打造生命课堂,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情怀和律动,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上感悟生命,在生活中体验生命。就如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川教授所说:作为人道主义事业的教育,就理所当然地要服务与学生的健康成长,真切地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价值,感受幸福的能力源于内心的力量,生命教育要着力帮助学生聚集这种力量,以便使学生有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