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个性化阅读让语文课堂活力四射

【作者】 付兴红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第一小学

【摘要】小语阅读教学必须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自由言说、各抒己见,以学生体验为本,把小语阅读教学看成是学生生命体验和成长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尊重他们的多元化理解,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让语文阅读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精彩课堂
【正文】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多年语文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下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能不断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修炼自身内功,开辟源头活水

  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要有一桶水”。一个好的老师,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课程资源,能吸引住自己的学生,能使自己的课堂精彩起来,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教师本身要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不断扩展视野,积淀智慧。

  二、精心构建课堂,倾心经营课外

  叶圣陶有一句名言:“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结合教材和阅读目的,引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一)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

  阅读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灵魂对话。它具有很强的个性化,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阅读的价值取向也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自主交流感受,充分让学生享受阅读过程中的快乐。

  (二)注重阅读的方法指导

  虽然阅读是有很强的个性化活动,但是我们可以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正确、高效地阅读。

  1、掌握一般的读书程序。

  一般来说,读书先看封面的内容(如作者、推荐语),再看目录、序言等,然后开始逐页阅读,边读边想或者作旁批,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思路、掌握中心,最后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2、学习常用的读书方法。

  (1)通读浏览。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篇幅较长的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可做“走马观花”式的浏览阅读。

  (2)记忆阅读。这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对待此类读物阅读要求就是是要理解每篇文章的知识点,能在粗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3)细品阅读。对于名篇名著,则要求和鼓励学生细细品味,领悟主旨,品味语言,用背诵、摘抄的方法来帮助记忆,培养语感。

  3、领悟基本的读书要求。

  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求“三到”:眼到、心到、手到;提倡学生做好“三个一”:划一划文章精彩之处,摘一摘精美语句,写一写批注或读后感。

  做好“三个一”的同时,还要做到“三个会”:

  (1)会选书。博览群书固然是好的,但如果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选择一些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文学作品。

  (2)会读书。书,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传送的精华,我们决不能草率地对待,教师要教会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吸收有价值的东西,如: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名人名言、警句等,都可以把它们记录下来,并随时拿出来看一看,温故而知新。除此,还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3)会用书。谢觉哉曾说:“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的确,阅读就是要能成为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的纽带,“盘活”知识,增长阅读能力,拓宽阅读视野,丰富精神世界。

  三、延伸拓展内涵,架设阅读桥梁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生每学一篇课文,教师都宜向学生介绍与之相关的文章或者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这样有意识、有系统地把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达到我们所要求的“得法于课内,实践于课外,课内外互补”的目的。

  (一)根据体裁,选读同类型文章

  当教学某种文体的课文时,选择性的引导学生选读同类体裁的文章,要求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实践,课内得法,课外受益,一举多得。如:学习了《蟋蟀的住宅》后,推荐选读《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

  (二)根据内容,阅读相关的文章

  1、由节选课文向原著延伸。如学习完《景阳冈》,在观赏相关影视片段之后,建议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几个章回。

  2、由课文的主题的作品延伸。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一个以“爱”为主题的单元,拨动了学生爱的心弦。在这一单元教学之后,我布置了一个阅读作业——全班共读《爱的教育》一书。

  四、激发阅读兴趣,磨练阅读意志

  能否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能否培养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是语文老师指导阅读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的特点,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理解,把热爱阅读的种子,播洒进每个学生的心田。

  (一)开展活动,评价激励

  1、开展语文竞赛活动。比如诗歌、散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猜谜语等。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互相评价、学习、即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又达到知识相互传递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2、开展读书笔记展评。通过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让学生体验成功,保持读书的热情,掀起“以读为美”的读书热潮。

  3、举办读书赏析交流会。可以从赏析一处优美语段开始,逐渐过渡到赏析整篇文章、整部作品,各抒己见,轻松、自由地表达读书的乐趣。教师在交流中进行简要的、激励性的点评,这样既能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知识,共同提高。

  (二)磨练意志,坚持阅读

  阅读要长期保持兴趣需要老师在磨砺学生的阅读意志上下功夫。当学生在阅读中流露出畏惧情绪、意志消退时,应及时给予激励,以成功的体验来弥补过程的辛劳,增强战胜阅读障碍的信心。这样,在阅读过程中,阅读兴趣与阅读意志就能相互促进,苦乐同行。

  总之,“教者有心,学者得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让我们扎扎实实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百花齐放,落英缤纷,为学生终生阅读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