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淡民族地区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中的人文关怀

【作者】 刘易霏

【机构】 广西百色市教育局

【摘要】随着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贫困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多。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学校,都在贫困生资助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资助过程中出现重视经济资助、忽视精神抚慰,重视制度规范、忽视情感需求等问题,导致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人文关怀缺失。本文认为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工作,尤其在民族地区,应该从人文关怀入手,以关怀学生精神家园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自信、自强为资助目标,促进贫困生资助工作健康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中;资助工作;人文关怀
【正文】

      一、引言

  近几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已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中等职业学校已全免学费,同时实施国家助学金、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资助政策体系;在高等教育阶段,形成了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就普通高中教育阶段,2010年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的意见》(财教 [2010] 356号)。几年来,社会经济得到不断发展,但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确实存在。 百色市总人口400万人,有壮、汉、瑶、苗、彝、仡佬、回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同时也是典型的贫困地区,是全国十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域之一,2014年贫困人口102.44万人,占全广西贫困人口的16.3%。普通高中贫困生比例大,贫困生问题逐渐从日常的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中凸显出来,同时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怎样实施人文关怀就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基于此,笔者从高中贫困生资助制度中人文关怀的角度进行了一些探讨。

  二、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综合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实地访谈法。其中综合文献法是对现有普通高中贫困生的资助政策进行梳理。问卷调查法是选择三所普通高中(一所市直高中、一所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高中和一所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高中),通过向三所高中学生发放900份问卷,了解高中贫困生现状以及他们对资助政策的一些看法,为文章的论述提供数据支撑。实地访谈法是对高中学校同学、老师、行政人员等不同群体的访谈,从不同群体的角度了解其对高中贫困生资助政策的看法。

  三、百色市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现状与问题

  (一)贫困生人数多、比例大

  2013年秋季学期,百色市普通高中享受免学费人数占在校生比例达55.1%,享受国家助学金人数占在校生比例达37.2%。但从调查情况看,实际贫困的学生数比例应该更大,我市高中贫困生已形成了不可忽视的群体,贫困生的地域分布不均衡,居住地在农村的贫困生比重远高于城市。调查显示,普通高中学生中,66.3%来自农村,而在贫困生中,89.8%来自农村。在贫困生中,属少数民族的点93.2%

  (二)贫困生经济压力大

  从生活费的情况来看,高中贫困生与非贫困生月生活费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调查显示,76.3%的贫困生每月生活费在350元以下,而在月生活费35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中,贫困生的比例仅占5.5%,非贫困生占到了94.5%。这一点从对学生及老师的访谈中也得到了印证,不少贫困生生活非常简朴。

  (三)贫困生心理存在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30.2%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有自卑心理。通过与一些贫困生交谈,我们发现物质上的贫困给贫困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因生活贫困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不敢正视自己的贫困生身份。总之,贫困生群体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低于其他学生,如自卑感强烈、焦虑感过重、自尊心过度等等。

  (四)对贫困生的界定标准还有些误区

  调查数据显示,29.9%的学生认为贫困生应具备的条件中包括品学兼优,可见,许多同学对贫困生的界定问题是存在误区的。助学金,是国家、地方政府或学校发放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助其完成学业的资金,我们不能因为贫困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就剥夺其受资助的权利。从调研所了解的情况看,不仅是学生,许多教师,甚至是助困工作的负责人都受到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也正是这种错误的思想造成了许多成绩处于中下游的贫困生长期得不到资助。

  (五)“伪贫困生”现象

  “伪贫困生”就是指生活条件不贫困仍然被认定为贫困生的学生。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贫困生的消费情况都还是与其家庭经济情况相适应的,但仍有9.3%的同学认为贫困生消费水平过高,超出了他们家庭所能正常提供的生活费用。

  四、构建以人文关怀为主的贫困生资助有效途径

  (一)尊重差异的原则。

  在资助工作中,我们应该看到每一位贫困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主体,不同的民族、家庭背景、成长经历造就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重视个体需要的多样性和教育的层次性。提倡个性化教育与关怀就是承认并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个体差异,让贫困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对自己负责,真正做到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决定该做什么、何时去做、怎样去做,从而让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以爱心为基础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可以平抚贫困生的情绪,缓解他们失衡的心理,抚慰他们敏感的心灵,帮助他们克服暂时的困难,引导他们用理性思维和长远眼光去谋划未来等,因此,贫困生资助行为在维护学校乃至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以人为本,培养贫困生的健康心理。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应该是以人为本。贫困生是相对弱势的群体,所以在资助工作中更要以学生为本,在工作实际中彰显人文关怀。?现实中,许多资助活动主要依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贫困生资助政策和设置资助活动,更多地注重于社会的政治任务的完成,往往淡化贫困生个体的情感、精神欲求,眼光难以落在对人性的完善、人格的发展和对人的尊重与关心上。

  培养贫困生的健康心理,必须多管齐下。首先,学校应当教育学生正确面对现实,让学生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激发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其次,学校应注意采取恰当细致的工作方式,维护贫困生的自尊心,不宜让他们在全体同学面前叙述家庭如何困难,也不宜大办资助仪式;再次,学校可以安排贫困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帮扶活动,比如在课余时间到社会福利院关爱老人等,让贫困学生树立奋发向上、回馈社会、积极进取的心态与价值体系;最后,加强班级、宿舍的文化建设,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从而尽可能减轻经济困难给贫困生带来的精神上的消极影响。

  (三)建立经济扶困为主的人文关怀。

  没有经济帮困作基础,心理扶贫工作的开展将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应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和措施,提高帮困的水平,使贫困生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工作实际,从“现实的人”的需要出发,从保障弱者的权利开始,充分考虑贫困生的感受,考虑到他们本来就有一颗较为脆弱的心灵,在具体措施和方法手段上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下,贫困生资助工作服务的不只是贫困生当前的需要,更是服务于其长远的发展。根据学校、社会的工作条件,依据贫困生的客观需要,将经济困难的帮扶到心理上帮助,到学业的进步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而到其内部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形成,引导贫困生自强不息、奋发努力,将对贫困生的全面关注贯穿于整个资助过程,让贫困生在受助中的知与行、社会性与个体性辩证地统一起来,弘扬、培植贫困生的主体性,以切实保障贫困生身心的积极健康发展,使社会再分配体系通过灵活多样、充满人性温情的方式照顾和关爱贫困生群体。

  参考文献:

  [1]马继迁、王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情况调查分析。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2]王明朝.缓解贫困与人文关怀[J].经济学家,20006

  [3]姜玉欣、王忠武.人文关怀:反贫困的核心理念[J].理论学刊,20034

  [4]何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3

  [5]王丽琦、刘伟伟.建设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