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探索与尝试

【作者】 马 婧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十一小学

【摘要】本文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运用实例分析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本文从德育教育环境,挖掘教材德育因素,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注重教学过程和学生习惯的养成,课外延伸,以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提高学生思想品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德育;渗透
【正文】

      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实施德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一、 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少年期是从幼稚期向成熟期发展的过渡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往往感情丰富而又动摇不定,意志不坚定,自制力较差,可塑性很强。如果教育引导得法,可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其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则易使其人生发展误入歧途,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尽管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仍然突出智育而忽视德育,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严重背离了教育的宗旨。这种短视的单纯着眼于表面效果的教育,不仅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背离了“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着意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和终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 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

  1、在揭示课题中渗透德育。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集点。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攻取泸定桥,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红军的胜利证明了什么?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再播放电视录像《飞夺泸定桥》,给学生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解决。重点让学生了解红军遇到的困难,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通过揭示题目的内涵,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为振兴中华奋发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在剖析词句中渗透德育。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如讲解《白杨》时,要帮助学生咬文嚼字,细细体会,分析比较,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对“高大挺秀”一词,教师问:白杨树在众多的树木中并不是最美的,可作者为什么偏用“秀”来形容呢?通过讨论,学生体会到,白杨的美在于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不畏惧艰难困苦的品格。教师又问:为什么作者不用“高大挺拔”而用“高大挺秀”?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使学生更能体会到具有白杨一般品格的建设者们的坚强意志和美好形象,发现作者蕴涵在文中对不畏艰辛的建设者们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从而引起共鸣,诱发心灵激荡,使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情感追求。

  3、在人物分析中渗透德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形象,是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方法。如教《金色的鱼钩》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老炊事班长三次“笑”的外表,体会他的内心世界:第一次,老班长端来鱼汤,“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他还“摸了摸嘴”,假装先喝了。这是为了动员三个小病员愉快地喝鱼汤。第二次,老班长见到三个小病员都端着鱼汤不喝下去(小梁知道老班长没有喝鱼汤),便“收敛了笑容”,严厉地说:“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喝下去”。第三次,老班长看着他们喝完了鱼汤,便“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这让学生懂得老班长为了挽救三个小病员的生命、帮助他们走出草地的良苦用心,从而既感受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又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4、在欣赏插图,领悟图意中渗透。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如教《赵州桥》一文,除了欣赏赵州桥的插图外,再利用一幅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桥挂图,二者比较,让学生对比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优势。再配之教师对桥的历史、年代、形态结构部分的讲述,就能使学生对赵州桥的古朴、坚固、美观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劳动者的伟大,产生自豪之感。

  5、在学生字、词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渗透德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具体分析字形同做人处事之间的关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教育。

  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以语文知识为基础,选准文与“道”的结合点,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这样,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