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语文作业创新设计教学尝试

【作者】 杨雪梅

【机构】 贵州省三穗县城关第一小学


【正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的理念,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和实践运用。为此,我从作业设计进行尝试,积极引入新课程理念,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的作业设计。让学生用眼去发现,用手去创造,用脑去思索,用心去体会,愉快地完成各项作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以往机械重复的作业激不起学生的兴趣,那么我们语文作业的设计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作业内容。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设计了许多种作业练习。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预习,有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学了《小小的船》,学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跳起了舞;学了一些故事性强的课文,我指导他们排演成课本剧;学习《春天》之前,让他们去找春天;学了《龟兔赛跑》之后,启发想象,让学生说龟兔后来发生的故事……应该说,比起常规的抄写练习,难度大得多,可是完成的情况却比想象的好得多,学生不但不把它们看成是负担,按时完成,而且还花了很多时间,把作业完成得认真,且独具匠心,可以说是以作业为乐。因为我们在作业设计时,是从学生兴趣出发,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的特点而设计,达到了我们预想的教学效果。如此设计作业,将学生从单一的写字中解放出来,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设计多层性作业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也各有不同。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都有较大的差异,每人对所需知识的程度也都不同。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有层次性,有差异。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积累性抄写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后进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而且也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又如用“田野、风筝、小草、花儿、柳树、燕子、小朋友”一组词描写春天时,后进生只需自主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来描写春天即可,中等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中的三个或四个词语来描写,而对于优等生则可以把所有的词语都用上来描写春天。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都有进步。

  三、设计开放性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因而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类型的开放性作业:(1)绘画。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以加深理解。如学了古诗《绝句》,让学生画一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图,体会春天的美丽景色。(2)实验。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实践一下,以思维的可显性促进理解的科学性。如学了《曹冲称象》,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所学的办法。(3)续写。学完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续写。如学了《坐井观天》后,让学生续写青蛙会跳出井口吗?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说些什么?(5)主题设计。即给学生设定一个主题,让学生按照各自的理解,发挥各自的想象和特长去完成。如学了《一株紫丁香》之后,可布置这样的作业:910日是教师节,请了解教师节的来历、为老师做一件事、自制一张贺卡、一件礼物、仿编诗歌或写一句深情的问候,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尊敬老师,爱戴老师。

  四、设计实践性作业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能力越高。但是,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切实的训练。实践性作业一般是让动手动脑,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性较强的作业。如在一些作文训练中,我让学生先“经历”,先“生活”,再把获得的体验写出来。因为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起来得心应手。

  当听到孩子们一声声“这样的作业我喜欢”时,我感受到了作业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活力。是呀,灵活多样的作业,孩子们乐于接受,易于完成。让我们的语文作业个性飞扬,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做,做中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