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龙里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作者】 汪贵祥
【机构】 中共龙里县委党校
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盘活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强县战略,是我县教育发展的宏观战略决策。近日结合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和调研主题,经深入全县城乡各中小学进行调查,并在认真分析我县城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我县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现状分析
(一)全县教育布局概况
全县幅员面积1521平方公里,辖5镇1街道,159个行政村,总人口22.4万,其中农业人口19.1万。2013年全县有小学校点99所。其中:乡镇中心小学17所,村级小学43所,教学点39个。小学开班526`个,在校小学生15617人,小学教职工1173人:其中行政91人,教辅20人,专任教师1062人;有独立初级中学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三元.草原)。初中177个班,在校学生9266人;初级中学教职工604人:其中行政22人,教辅和工勤人员19人,专任教师563人。
(二)全县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全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城乡义务教育得到了明显提高,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2013年,上级下达我县教育项目资金5688万元,比2012年(4497万元)增加1191万元。2013年共施工教育项目27个,其中:2012年续建项目13个,2013年新开工项目14个,完成投资841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学生宿舍及食堂9个,面积16406㎡;教师周转房10个,面积5551㎡;教学楼3个29099平方米;塑胶运动场7个6万㎡;2013年新增校舍面积60750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5.4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5.4平方米。筹措资金700余万元,建成“班班通”教室214个;建成计算机教室5个、实验室29个。校园文化建设和“绿色学校”创建继续推进。观音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得到省、州、县专家、领导认可,观音小学成为我县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航标和示范。全年共创建省、州、县级“绿色学校”各2所。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6.8%,本科率达到24.5%,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专科率为42.5%。办学质量稳中有提升。2013年,全县小学入学率为99.80%;初中入学率为96.18%;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0.02%;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2.34%;全县小学毕业水平测试双科合格率达到97.4%,初中毕业水平测试各科合格率达到87.6%。
二、当前我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
我县城乡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巩固“普九”成果的标准也在提高,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人民群众对教育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教育经费增长速度的相对缓慢,我县教育资源短缺以及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性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制约了我县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体化步伐。主要表现为:
(一)、公用教育经费投入仍显不足。虽然我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在财政预算中占较大的比重,但是由于教育事业发展任务重,经费需求量大,现有的教育经费基本上用于教师工资、学校水电暖等维持日常运转的开支,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仅能用于盖教学楼、宿舍楼,而教学设备无力添置,在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
(二)、农村师资整体力量薄弱。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得不到及时的充实,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为严重。全县40岁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6.3%,其中45岁以上的教师占48.6%。从总体上看,农村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比城区教师大。二是学科比例失调。“小科目”专任教师不同程度缺乏,面临着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三是教师地域分布不合理。多数乡镇受学生人数减少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师超编现象,而偏远山区优秀教师又相对缺乏,部分教师多是“民转公”,其综合素质跟现代教育的要求差距明显。
(三)、教学设施不均衡。教学设施条件较差的学校多数处于农村偏远地区,这些学校电脑陈旧、教师操作水平差、图书数量和种类不达标或勉强达标,部分学校学生住宿条件差(没有洗浴设施等),有的学校操场偏小等,使这类学校生源逐年减少。
(四)、村小布局调整任务艰巨。目前,全县小学校点99所。办学规模在30人以下的校点35所,30—99人为34所,100—199人为18所,200—299人为11所,300人以上为12所。不足100人的村小34所,占农村小学的34.34%;不足50人的村小35所,占农村小学的35.35%。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生源状况急剧变化,全县农村不足50人的微型学校、不足20人的袖珍班越来越多,原来较大的村小变成了教学点,甚至出现了“空壳校”。由于村小普遍规模过小、生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导致了农村办学效益低下,有限教育资源浪费较大。要完成农村小学的科学布局,压力很大。
(五)、对住宿学生心理健康关注不足。特别是偏远地区学龄儿童从小学开始住宿学校,校园课余生活单调枯燥,除了上课和自习,缺乏第二课堂的开展,有的学校住宿生连时事新闻都看不到。陪护的生活老师大多是不能适应教学的教师,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令人担忧。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导致安全保障困难等隐患,使寄宿制学校管理责任重、难度大。
上述现象的存在,体现了我县城乡义务教育还存在较大差距,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这种现象,使我县农村中小学教育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相适应,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和“平等性”不能落到实处,严重影响着我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设进程。
三、意见和建议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经费投入、硬件设施、教师配置、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很多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需要在一定的区域内达到相对平衡,逐渐扩展,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证在义务教育阶段“不仅要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还要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好学”。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我县不仅承担着本县中小学生的义务教育,还承载着外来中小学生的教育,因此教育经费投入需求量大。目前我县一些义务教育学校仍在负债经营,难以提升教学水平。建议继续逐年加大对我县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学校债务问题;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稳定投入机制,重点扶持薄弱地区的义务教育;在充分利用现有远程教育设施的前提下,继续加大远程教育投入力度,实现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借助教育信息化来缩小城乡之间、强校与弱校之间的办学差距。
(二)、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目前义务教育的择校问题,一个主要原因是师资力量的不均衡。师资的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应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改善农村教师工作与生活环境,确保薪资、福利到位。建议:一是出台有关法规政策,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二是建立农村教师的考核奖励机制和设立优秀农村教师奖励基金,在评优、晋级和有关福利方面应向长期坚持农村教学一线的教师倾斜,鼓励教师终生从事农村教育事业,对到农村任教的教师可发放专项津贴,随工龄逐年增加;三是妥善分流安置不能胜任教学岗位的教师,对学历、教学能力不达标者,采取离岗学习进修,提高学历和教学能力;对不能胜任者,采取离岗和提前退休的办法,做好离岗、退休教师的善后安置工作;四是县教育部门应统筹考虑聘用代课教师问题,合理确定教师工资水平并统一支付工资,建立农村教师补员保障机制;五是各级行政部门应通力协作,努力解决农村教师住房、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保障农村教师的合法权益。
(三)、鼓励城区和农村学校对口帮扶。倡导“一帮一”,即一所城区学校对口帮扶一所农村学校,鼓励城区和农村学校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任教或挂职锻炼。通过对口帮扶等措施,稳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均衡发展。建议教育部门出台有关城乡校长和优秀教师轮岗政策,实行教师流动制,教师晋升职称必须去偏远学校工作一定时间,把到农村任教经历作为城镇教师职称评定及工资晋升的必要条件之一。
(四)、加快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科学规划布局义务教育学校,重点加强乡村中心小学和规模较大的重点小学建设,使之达到办学基本要求,改善农村学校软硬件设备,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建议继续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寄宿生生均占用经费标准,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加快城区薄弱学校改造步伐,旧城改造必须与学校配套建设同步进行,减少大班额现象。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缩小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差距。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各乡镇的部分中小学生也纷纷来县城求学,这些学生对住宿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县城区仅有的几所义务教育学校有寄宿条件,远远满足不了住宿需求。建议加快建设城镇公办寄宿制义务教育学校。
(五)、确保学龄儿童少年全部接受义务教育。按照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要求,建议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控辍保学,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对拒不送子女入学的家长或监护人加强宣传教育,帮助解决困难;禁止各类企业招用童工;关注残疾儿童的上学问题;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一套督促、济困、监督、处罚等相关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依法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六)、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义务教育期间的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特别是偏远农村学龄儿童从小学就开始住校,年龄小,住宿时间长,更需关注。建议有寄宿生的学校丰富课余时间的文体活动,开设合理的心理健康课程,提高陪护老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确保中小学生身心健康。
(七)、合理利用农村校舍资源。在农村撤点并校过程中闲置着一些废弃的校舍,建议县、镇政府充分利用这些校产,兴办乡村幼儿园,提高农村学龄前儿童的整体素质,同时也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的留守儿童无人管理问题。
(八)、强化各级政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建立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考核制度,义务教育督导评估应淡化鉴定、分等级的观念,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导向,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敦促各级政府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我县应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评价政府教育工作规划和实绩的重要指标。为使各级领导干部承担好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建议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况,纳入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