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条件与策略

【作者】 许先尧

【机构】 重庆市巫山县秀峰中学


【正文】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语文“综合性”的寓意有两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与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尽管在思想意识上,语文综合性学习已经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然而面对全新的课程,新型的学习形式,空间广阔的学习内容,不少老师都有一种无从下手的茫然,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时要注意到它所具有的以下特点

  (一)综合性。主要表现在:提倡跨领域学习;主张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跨领域学习过程中的某些具体问题;融听说读写活动于一体。(二)实践性。《语文课标》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业生语文实践能力,”要求“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从语文实践论的观点来看,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实践活动。(三)个体主动性、整体互动性。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在跨领域学习、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积极参与,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思想碰撞。

  二、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应具备的条件及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具有诗心慧眼。在新课程中,教师已不仅仅是教材的传授者,更是新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诗心”、“慧眼”,具有“触手成春”、“点石成金”的本领。可从《感受自然》的一草一木中,让学生去寻找那份悲天悯人的情怀;也可从《民间采风》中将时尚广告与文化对接;还可从民居对联中直指地域文化……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潜在性与生成性,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与社会。语文综合性学习聚焦社会、生活、文学、文化,教师都需具有教学的智慧和开发课程的才情,体现活动内容的综合,追求语文知识和生活知识的整合,跨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语文知识在综合实践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教师都需诗心慧眼。()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五大”特点:大容量、大民主、大综合、大互动、大规模,在实施过程中,既体现各学科的交叉渗透,又体现师生的思维见解的高端碰撞互动,因此,没有一点过人的本领,没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是难以胜任这样的课程教学的。它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博”而“专”。博,博览群书,通读文学、历史、美术、心理学,终身学习,锲而不舍。“专”,要有自己的研究方向与专长:可以是“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可以是古典文化、悬疑作品;可以是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只有这样,在初中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中才能游刃有余。无论是诸子百家的争鸣,还是民俗文化的鉴赏,都能体现与教师深厚的学养功夫,没有一份积累是万万不行的。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诸方面,为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改变观念,不断探索,真正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应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