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素养
【作者】 廖 毅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明月乡中心校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课堂上的主角,当然学习也应该是他们的义务。语文有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落实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自主、合作、探究。《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必须看到,要想让学生的学习高效,必须明确“自主”是基础和前提。一篇文章的学习,讨论是在其次的事情,必须指导学生静下心来把文本用“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把文本认真研读一遍。否则,合作探究就会流于片面,深刻更是无从谈起。因为语文文本的研读很大程度上是极具个人化的行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要局限于一些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和开放度很高的问题上面。例如:巴金的《小狗包弟》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研读下面材料,联系课外,选取一个合适的话题(如小议“我靠的是感情”,谈“身边琐事”的深广内涵),写一点独特感情,与同学讨论。材料如下:
①我从忏悔录的作者这里得到了安慰,学到了说真话。(巴金《再访巴黎》)
②要讲真话就得讲老实话,讲自己的话,那怕讲讲自己的毛病也好。(巴金《“豪言壮语”》)
③我不靠驾驭文字的本领,因为我没有这样的本领,我靠的是感情。(巴金《病中集·后记》)
④作者写的也不过是一些“身边琐事”,不过由于作者生活时代时不平凡的时代,因此,“身边琐事”也就有了更深广的内涵。(黄裳《读巴金〈随想录〉的随想》)
⑤《随想录》的独特之处,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是一个受害者的严肃反思,一个正直心灵的痛苦自审,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自己责任的拷问。(李存光《巴金传》)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优秀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学习所持有的研究态度。如果学生能够对我们的文本、对所接触的作家、对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如风俗、节日等)持有研究态度,那么,学生又怎能学不好语文呢?打造高效课堂又何以成为难题呢?所以,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计划、总结。没有计划就没有效率,没有总结就没有提升。计划让学生的学习有章可循,层层推进,知道今天的任务完成的怎样。如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就用“语文味”来给学生订计划:每课一首诗、每周一篇读书摘记、每月一篇读书笔记、每月读完一本书,三年研究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家,写一篇研究论文。我的做法是:每课鉴赏一首诗、每周摘抄两篇美文、每两周一篇随笔、每月读完一本书并写出读书报告。
此外,我还把我的课前小活动纳入学生的学习计划中,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走进汉字:对字词的学习。每堂课开始之前,让学生把预习不认识的字词或者你认为比较重要的字词提前5分钟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然后一起订正。
伟人在心中:对名人名言的学习。走进伟人,体会伟人的情怀,每天摘抄一句名人名言板书在黑板的一侧,在熏陶渐染中让学生明白伟人的胸怀。
杏坛论道:对《论语》的学习。毋庸置疑,《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也集中体现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知道《论语》。每堂课让一名同学摘抄2句论语名句在黑板上,然后为大家讲解一遍。
精选美文交流。语文学习就是一种语感学习。每堂语文课上如果都能听到一篇美文,我想,天长日久学生也就明白了好文章是如何写的了。
总结让学生知道自己究竟学到了多少,明白了多少,理解了多少,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总结中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而会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无疑是是一名学生会学习的标志。
当然,对于语文学习的总结,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如梳理《论语》名句、编制美文集、整理自己的随笔集等。特别是学生随笔集,从高一到高三,我都仔细批改,一些极富哲理的话语可以非常清楚的让我看到学生的精神成长历程。兹摘录如下:
1、完美的人更是脆弱的人。坦然才会更强大。(李慧)
2、最真挚的感情莫过于为一个人留一个永恒的位置,即使世事变迁,沧海桑田,这份诚挚依旧。(杨敬)
3、两个人不可能有完全的相互理解,因为人性的自私是抹不去的,哪怕这个人再伟大。(刘影)
4、在世上所有的不幸中,丢失灵魂,是最可悲的事情。(吴震)
5、在时间面前,我们永远是一个弱者,因为我们永远无法赢得时间。但我们可以做的是:不做输得最惨的败者。(吴震)
6、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回味生活,当你走过人生的一段时光后,能够有所回忆,那就够了。(冯丽萍)
7、天才的生命是短暂的磨砺和永恒的存在。(万惠心)
8、人和人之间很难真正了解,所以,为使相互愉快,别再用自我标准审视不同的人,要用发现美的眼光看待他人。(万惠心)
9、外表的微笑是一种态度,心中的微笑是一种境界。(万惠心)
10、我崇拜别人,所以我有很多优点;我又崇拜自己,所以我仍有缺点。(万惠心)
三、兴趣。兴趣不仅是成功的基石,更是促使人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学习者失去了兴趣,就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再也无法体会飞翔的乐趣,而只能在泥泞中蹒跚前行。“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发展。兴趣,是一个人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一段时间专注于某一项或几项活动项目的表现。爱好,是使爱好持久发展的动力。此外,兴趣爱好,还可以给学生带来娱乐、友谊和知识。譬如,爱好收集古玩的学生,常常要为新的古玩找到个存放的地方,而去查阅书籍进行一番考证等。这就是兴趣法则。
同样,学生只有认识到语文学习对他们的未来生活和成长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后,也才会产生兴趣。如有的学生在某一次的演讲中获得了很好的名次,于是喜欢上了语文;有的学生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也从此改写了自己对语文的看法;甚至有的学生缘于一次老师在课堂朗诵他的文章,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得爱上了语文。可见,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四、方法。古人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方法让人事半功倍,而拙劣的方法不仅让人事倍功半,而且还可能阻碍你智力的发展。当然,这里的方法必须是适合你自己的方法,也只有这样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法国著名生理学家深有感触的说:“适合我的方法能使我发挥天赋与才能,而不适合我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有人研究发现,人类大约有三种类型的学习方式:一是百灵鸟型,早上时间效率高;二是麻雀型,一整天的效率差不多;三是猫头鹰型,晚上效率高。所以,我们要用心去分析自己究竟属于那一类型,根据自己的类型去充分利用时间,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作为语文的学习来说,什么样的方法最有效呢?语文的学习是语言的学习,也是言语的学习。语言的学习重在积累,所以需要你不断地去阅读,去写作;而言语的学习重在说,所以需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展示。同时,语言的练习实际上也是思维的练习,想得好才能说得好,表达得好。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时统一体,不可分割。多积累,多展示,这就是很好的高效学习方法。
五、困难。我们知道,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可我们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生活当中真正能够把自己的潜力挖掘出来的人少之又少。我发现,让学生主动迎接困难的挑战,在克服困难中就会让自己的潜能得到释放,并且学生在第一次克服困难中一下子找到了自信,原来我可以做到这样好。信心只能用信心培养,成功可以诱导成功。语文学习中的难点无疑是阅读和写作,而如果不攻克这两个难点,那高效语文学习是无从谈起的。怎么攻克?作为学生,必须明确,只有攻克了这两点,你才能充分享受到语文学习带给你的快乐。古人讲,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苏轼讲:“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阅读能力只有在阅读中才能培养。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一种慢功夫,幻想走终南捷径无疑是南辕北撤。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所以,写作时极为平常的事。勤观察,多思考,勤动笔,多用心,慢慢地写作就会融入你的生活。到那个时候,不写反而觉得难受了。
六、习惯。语文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一种习惯。”美国人本教育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史蒂芬·柯维在他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明确提出是良好的习惯造就了高效能人士。所以,无论从教育的目的,还是成就辉煌人生,习惯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语文的高效学习来说,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么学好语文的概率也是极小的。下面是学生总结出的学习习惯——
多读,多写,多听,多说。
积累,运用,体会,拓展感悟。
多观察,勤思考。
抓基础,多体验。
多用工具书,认真书写。
坚持写随笔或日记。
勤剪辑,多摘抄,勤梳理,多总结。
圈点勾画(不动笔墨不读书)
七、义务感、责任心。所谓义务感和责任心,就是“启发学生把学习看作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的动机”。这些动机使学生克服学习上不可避免的困难,体验到由于克服困难而产生的愉悦心情。义务感和责任心迫使学生努力去掌握应有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以便尽管对该作业没有兴趣,但仍然坚持获得必要的结果。如何培养学生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呢?给学生阐明学习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提出要求,学生按着这些要求去做就意味着履行了自己的义务;训练他们,使他们习惯于履行形成良好习惯的要求;对有效的、极其认真履行自己职责的,要加以表扬。如果学生把学习当作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那么他们的学习也必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总之,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也是对学生负责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就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具备怎样的素养,才能让课堂有效。自主,是学习的持久动力,合作是学习的必要,探究是能力的升华;没有计划,便无效率可言,总结,是提升,也是反思;兴趣,是最好老师;好的、适合学生的方法,才会事半功倍;苦难,不突破,就很难有质的升华与提高;习惯,支配人的行为,终成性格;有了义务和责任,人才能有更大担当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