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学体育课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作者】 张 健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

【摘要】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除担负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外,还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双重性,跟其实学科教学相比又具有一定特殊性,它既有讲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室内课,又是传授体育技能、技巧的室外课,所以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
【正文】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作为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提高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并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去,体育也不例外,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的教育目标之一。

  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除担负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外,还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双重性,跟其实学科教学相比又具有一定特殊性,它既有讲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室内课,又是传授体育技能、技巧的室外课,所以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要严格开展队列练习。教师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他们的这种表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其它项目中也可以通过实例,让他们意识到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如在游戏“捕鱼”中,一定要强调在捕到“鱼”时,“网”一定不能破,否则捕到的“鱼”不算。“鱼”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跑动,跑出区域算被捕,让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既玩又练,还能逐渐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及集体主义精神。

  2、顽强品质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练习都要承受极大的肌肉疲劳,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肌肉活动的直接兴趣,并根据握力的测试证明,让学生认识到自已忍受的练习,将获得相应的回报,使他们在练习中更加刻苦、认真。如中长跑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清楚、明白阐述“极点”这一生理现象,在他们练习出现“极点”现象是时,鼓励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去战胜“极点”现象,逐步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3、竞争意识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欢乐,失败的痛苦,进步的喜悦,拼搏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在实践中适当地运用评比、竞赛方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发奋图强,力争上游,提高竞争意识,如在完成教材要求达到的一定时与量时,采用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赛,启发他们在下一次的竞争中战胜对手。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定,互相学习,逐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风气和竞争观念。4、心理承受能力教育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平坦的,都有一些坎坎坷坷,当代中学生都是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长大,心理上更加脆弱,承受能力更低。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如在测试体育合格项目时,把体育不合格不能参加中考的厉害关系告诉一些体育成绩不合格的同学,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压力,然后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刻苦锻炼,争取补测时能顺利考合格,逐渐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4、良好风气、互助互爱教育

  在武术课教学中,用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一些武打电影片及武打小说中的问题,由学生回答,使他们对“习武以德为先”有进一步的认识,以培养他们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游戏课“开火车”中,对游戏规则严格执行,让他们在游戏中明白同学之间应互助、互爱。

  5、运用体育教学常规进行经常性的教育

  体育课教学常规是保证体育课正常进行所采用的一系列要求与措施。通过每次课对教学常规的实施,使学生既学技术,炼身体,又培养好作风,好品质,长此以往,学生将能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达到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课前动员,实习生明确本课教学任务与要求,端正学生的认识与态度;课中思想激励,根据教学过程学生练习的情况运用形象、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情、身体语言及时给学生以激发和鼓励,使学习气氛更浓厚,热烈;及时进行练习讲评,在单项练习或某次强度较大的练习时,特别是游戏后根据学生练习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对其中的积极因素加以鼓励和肯定,对不好的苗头加以制止以提醒;认真做好课后小结,根据学生课中的各种表现,进行恰当的小结。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次改进的意见和希望。只有不断地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方能有效地培养勤学勤练,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在体育课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在体育理论课中,可以通过我国奥运健儿为国争光,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及树立远大理想。

  总之,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比例加大,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对中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已是当务之急。现代中学生他们知道的东西多,知识面广,主观性强,对他们讲大道理作用不大,只有结合实际跟他们讲道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体育课教学就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独有特点,作为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教学这一阵地,在进行体育课教学时,有预见性地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思想品德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景、情景交融,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炼之以意、持之以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