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交流
【作者】 鄢正元
【机构】 贵州省遵义县团溪中学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情感教育,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克服传统教育中的不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因此开展和加强情感教育,是化学课堂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情感教育在化学课堂理论教学中的策略:合理的教学情景、教师主体性的发挥、灵活的教学方式、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二、情感教育在化学课堂实验教学中的策略:尊重客观规律、注重实验环节。针对化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创建良好的情感交流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关键词】课堂教学;情感交流;教学情境
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之间的认知过程,又是师生间的情感接触和交流过程,师生之间的交往,不论是正式交往还是非正式交往,情感是其交汇点。情感作为师生间的一种纽带,是教育的灵魂,《化学课标》中明确指出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是指教师和学生彼此把自己的情感渗透给对方,让学生从中得到肯定的反映,而培养学生建立一种指向科学的、稳定的、深刻的、积极的内心体验。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学生总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老师,教师应主动沟通师生情感,运用情感教育打动学生的心扉,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 改变教师的教学风格
1、 教师的语言
师生最多的情感交流的方式就是语言,教师的语言可以像一股泉水流入学生的心田,也可以像一把利剑那样插入学生心里,这就要看教师如何把握。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课堂上总是坐着不少的一言不发的“陪客”。这时,教师应善于用自己富有艺术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励他们主动、积极参与教学。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留意一些较沉默寡言的学生情绪的变化,主动征询他们的想法,说话时面带微笑,双管齐下,一定会有所成就。
2、 教师的形态语言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单靠语言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常常需要形态语言的补充。教师的形态语言能在无形中传递其丰富的内涵,而更富有调动性使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心神领会。因此,形态语言在课堂中的作用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1)微笑:微笑是很有感染力的就是的微笑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学生被教师的微笑所吸引,消除了紧张气氛,微笑代替了语言,微笑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思想上轻松了,思维上就敏捷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学习任务圆满完成,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目光:在教学过程中,目光的接触也是沟通彼此情感的一条重要的渠道。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目光来组织教学,有利于管理全班。当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目光暗示、提醒;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胆怯时,用目光去鼓励、支持等。这不仅会大大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产生一种被重视、被关注,有利于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大大增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3)手势:手势既能进行直观,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手势的灵活运用,不但能增加语言活动的感染力,而且使学生心神领会,兴趣大增,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和理解。(4)体态:课堂中的教师在众目睽睽下,举手投足,体态眼神都会给学生以示范,并服务于既定教学任务和完成,这就是常说的体态交流,课堂上,教师站在讲台上时应该精神抖擞,充满自信,身体不要靠在讲台上,移动时要轻柔利索。简单的体态,塑造情感化的形象,胜似千言万语的说教,易于学生接受、领悟,并能活跃课堂气氛。
二、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1、 加强实验教学,促进交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学的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学生亲自参与化学实验过程和亲眼目睹化学现象,都会使他们欢欣鼓舞,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增强化学课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不仅要做和演示实验,而且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同时,教师还必须开阔学生的思路,想方设法把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们边做、边看、边想,再经过分析、归纳和总结,促使他们在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 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强化交流。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感和愉悦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 教材的情感性处理
教师的教学艺术还在于把教材内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而展示出来,教师除了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创设各种文化的教学情境,还必须深刻领会教材内容所蕴含的情感信息,在备课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重点,并赋予其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双重价值,讲它们设计并转化为学生的情感活动兴奋中心和思维活动的集中指向。一方面利用化学知识与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美学等学科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谜语、化学游戏等,使学生进入认识活动的兴奋状态。
通过实践,课堂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学生具备终生学习能力打下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让知发展,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自主感、责任感和自信心等情感品质;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学生敢于提问并且具有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尽管情感领域的教育有别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但有效的化学学科情感交流会极大地促进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学业成绩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