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重有效追问,促精彩课堂

【作者】 李延荣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第二寄宿制小学


【正文】

      追问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式,如果运用恰当,将会使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精彩无限。有效的课堂追问可以突破教学难点,挖掘文本内涵,激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互动的课堂中,教师不仅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同时也是一个“追问者”,一个智慧的“追问者”。那么,什如何进行有效地追问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来谈谈自己在课文课堂上运用追问策略的体会。

  一、把握追问的时机,课堂有效生成的“催化剂”

  课堂互动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对语文课堂生成话题,教师要能把握好追问时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

  1.学生语言表述含糊时,通过追问使学生表意明确

  学生常因语言的贫乏,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困窘。如果此时,教师善于追问,就能帮学生找到拐杖,使表达更明确。如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表述“羡慕”:“看到同学有件我喜欢的玩具,就问他多少钱买的,这就叫羡慕。”这位同学设计的情境非常好,但表述得不够准确。此时教师就应追问:“你问他多少钱是想干什么?”等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种想得到的心情才是羡慕。”如果没有这番追问,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就有失准确,且模糊不清。

  2.学生理解有误处追问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探究是画龙,追问是点睛》。我非常赞同这一论点。现在的课堂是互动、多元的课堂。课堂上学生生成的资源此起彼伏。教师要能够抓住学生生成的资源,为我所用。我们要用学生的智慧去启发其他学生的智慧。我们要把语文课堂变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启迪智慧的场所。实际上,许多学生独特的发现往往就是一节课的重点,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时,教师: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用老师提供的句式说一句话。(出示句式:我敬佩(憎恨、同情……)学生开始朗读课文,非常投入。生:我敬佩孙悟空,他不怕困难,虽遭误解,却忍辱负重,誓与白骨精斗争到底。师;说得真棒!孙悟空的确值得人们敬佩。还有别的说法吗?生:我敬佩白骨精,她遇到困难与挫折不灰心,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我在学习上要向她学习。师:(略一沉思)噢!你想得与众不同,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了不起!教师接着追问:“白骨精费尽心机想达到什么目的?她的出发点是什么?”当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后,就需要教师及时追问,让学生明白她的目的与出发点后,就不会再产生“敬佩白骨精”的想法,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明确价值观取向。

  二、讲究追问的策略,课堂有效生成的“柔顺剂”

  提问是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学生在课堂上做出的答案近乎完美,不禁使我们疑虑重重。经过调查,才发现学生几乎人手一本教材全解。这就使他们上课轻松自如,虽然心不在焉,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还是头头是道。这种情况在公开课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比如老有些老师对课堂中学生答问环节的处理,其简单、划一,叫人不好理解。就某一个问题,老师一般会请四五位同学起来回答。回答一般有这样三种情形:完全正确;比较正确,稍有欠缺;基本错误或者完全错误。对这三种差异很大的回答,老师一般又是如何处理的呢?不少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你回答得很好!”“你很大胆,希望你继续保持!”直至这一讨论环节结束,几乎没有看到老师对此有过什么补充和矫正。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在追问中思索,在追问中内化,在追问中沉淀是一种教学策略。当教师把握了追问时机,还要注意追问策略,使教学效果更实效。

  新课程极力倡导学生解读文本的个性化。所谓“一个千读者有一个哈姆雷特”,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认识和鉴赏的原因,学生在个性解读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差、错误的情况。有的学生的回答让人啼笑皆非,可能会造成尴尬的场面,那么教师是盲从还是拒绝呢?显然,教师可以尊重学生但不能盲从学生,可以通过巧妙的追问,表达教师拒绝的本意。教师在课堂中要学会倾听,尽管学生可能运用的是另类的话语方式,尽管他可能将课堂拦腰割断,使教师处于尴尬之境,但是如果用最大的耐心去聆听它,用最大的热心去解读它,用最大的诚心去赞赏它,就会有非同寻常的收获。如上《我的战友邱少云》时,一听到学生说“邱少云是傻瓜”,就让其坐下,根本不听其如何解释,谈何追问?怎么能这样去伤害一个孩子的尊严呢?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上第二节课的时候,他顺势引导说:“孩子,你是不愿意看到邱少云死,是吗?”学生不住地点头,王老师接着说:“将心比心,谁不想活下去,我理解你,而且我相信,邱少云当时肯定也有这样的念头。但是,同学们,你们再仔细听,作为一名军人,一名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他一定会听到另一种声音,另一种更强烈、更坚定的声音,谁听到了?”随后,学生举手如林,有的学生说:“邱少云,你可不能啊!你一动,身后的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都将被敌人发现,战友们将会遭受重大伤亡,如果你一个人的牺牲能够换来战友们的平安,死也是值得的。”回答十分精彩,当然这节课也赢得听课者的掌声。所以,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学会倾听,尊重学生发表的见解。

  追问的艺术就是教学的艺术,就是引导者的艺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适时的、有创意的追问是教师课堂机智的充分表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有效的追问中,教师和学生才能以生活着、思考着、发展着的生命体而存在,并互相影响,共同创设一个美好的境界,实现实效课堂、高效课堂。教师的恰当的追问能够在学生的心田开出自然而鲜艳的花朵;教师的恰当的追问能够让课堂成为生成智慧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