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与策略
【作者】 张友梅
【机构】 山东省潍坊市育华学校
当前,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主宰课堂,满堂讲,满堂问,学生思维呆板,课堂效率低下的现象还依然严重存在的。经过不断地实践和验证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如果能搭建并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平台,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用恰当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就会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通过加强小组建设和小组自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开展小组有效合作学习,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就能使学生在愉快、和谐、高效的丰富多彩的课堂中生动活泼的成长。
在我做的一项学生调查中发现,有90%多的同学喜欢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同学们说,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开阔我们的思维,集思广益,使课堂更加活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使同学们有了更多时间进行交往,树立了展示自己的信心;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同学们之间的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有利于今后的学习与工作。
一、小组划分与成员角色的产生
有的思想品德课堂上,老师出示了学习的问题后,让学生围在一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由于缺乏了小组长的有效组织和各成员职责的不到位,常常出现个别学生游离的现象。所以小组的组建是小组合作学习赖以展开的前提,而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十分重要,它为小组合作的高效性提供了保障。因此,如何保证小组划分的科学性是我们在分组时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教师根据班级的学生情况,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全面的研究设计,合理安排学生座位,积极开展有利于增强合作小组凝聚力的班级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尽到自己的职责。
二、小组合作学习时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策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否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成败与否的关键。那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呢?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树立起集体意识、互助意识
只有具备基本的团结协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得以推行。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要让学生通过对困难的克服,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发挥积极性,要人人争当主角。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引导者与促进者的作用,要充分创设设能够让学生产生合作需要的情境。教师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他能够通过精心地设计教学情境,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不合作就不能解决问题,唯有合作才是出路”道理。
2、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确的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要素。让各组明确自己具体的任务,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还要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学习小组中一般由小组长承担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的任务,调节好小组各成员的分工;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由记录员承担小组各成员发表意见时做好记录的任务;由中心发言人在小组学习达成一致意见时,代表本组发言,阐明本组最新颖、最突出的见解。只有当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时,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望有序地、有效地展开。
3、创设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给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是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源泉。根据马斯洛的动机激励理论,人得基本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所追求的主要是精神需求,而自我实现和自我成就的需要是最高的精神需要,其中自我表现欲是自我实现需要的重要内容。中学生的表现欲是很强烈的,可是传统的教学结构没有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和平台。而在思想品德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这种方式学习后,在课上学生可以交流,可以质疑,可以辩论,可以表演,可以唱歌,可以画画等等,真正为学生创设了展示自我,创新提高的大舞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方式
我任教过的四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实行加减分的评价,老师在课堂上发现违犯纪律现象,就给小组扣分。多次违反者,加倍扣分,结果一个阶段下来,加减分不仅没起作用,反而激化了师生矛盾,老师感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难以操作,便放弃了。由此可见,评价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实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动力的大小,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有科学的评价,使每个学生乐于接受,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中来。在课堂实践中我尝试了不少做法,我认为可以实施以下三两种评价方式,这里写出来希望抛砖引玉。
1、自评
自评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通过自评便于查找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改进,自评又包括个人自评和小组自评两种。
2、互评
每周班会时间,各组之间,每组成员之间在自评的同时,进行互评,首先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周一下午第三节,班级例会开始,和往常一样班长作了一周的小组总评,宣读了各小组的总分以及得失分的情况,然后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协调下进行组内分析,每个组员都对自已的行为作了回顾,他们之间也进行了交流,根据上面的一系列的准备,每个学生都在经过深入的思考后,拿出一张方便笺,在上面写下了这样的话:我要学习某某……,监督者:某某;我要批评某某……,并劝诫他。然后,学生们将写好的方便笺,张贴在小组的宣传栏上,同学们积极地提出自已的目标,并且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建立良好的班级合作氛围,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总之,要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质疑和创新,就必须让思维活起来,让课堂跑起来,让课堂真正成为体现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展示学生生命质量的平台。但课改之路无坦途,在我们投入全部热情,融入整个身心的课改实践中,可能还会出现流于形式,盲目热情,思维定势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要我们摒弃功利思想,不用假课改理念粉饰自我,勇敢、坦诚直面生命的教育事业,关注学生的心理渴望,且行且思,且思且行,课堂定会成为师生生命跃动的场,情感宣泄的场,生命多彩的场。通过我在课堂上的亲身实践来看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学生收获多多,满心欢喜。而要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并将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发挥到极致,则必须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功,让同学们真正在小组合作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感受乐趣,体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