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
【作者】 王海涛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太和中学
【摘要】在高效课堂环境下,研究更有效的评价方法,是信息技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在实施课堂评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很多,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该如何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能够指引他们前行方向的课堂评价体系,是所有信息技术教师的共同目的。【关键词】高效课堂;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信息素养
随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全面普及和实施,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应该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现在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等一些终结性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往往被忽视,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阵地,应是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合理的评价既反馈给学生之前的学习效果,又是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可以说评价关乎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高效课堂环境下中进行有效课堂评价呢?下面简要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信息技术课评价方式现状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的差异性较大,不能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方式,而应该结合本学科特色,力求避免传统评价中的缺陷,让它真正发挥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在1999年我国教育家王汉澜就曾这样定义:教学评价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收集整个教育系统或某个侧面的信息,并基于所获得的信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加以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向前发展。教学评价对反馈学生表现、促进学生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生源相对较差的学校,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信,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给他们以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约束他们,当他们想偷懒时想到教师会讲、会查、会点评,也就慢慢养成做好信息技术作业的习惯了,促使他们在学习中相互比较、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主体
在高中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中,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等。多主体评价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例如作品评价,许多信息技术教师都会经常运用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和教师评的方式进行评价,让学生通过自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让家长评价学生的作品,家长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健康成长,这样,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也搭起了沟通的桥梁,而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内在动力和自信心都会有所增强。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优势。评价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的原则,采取适当的方式,多样化和灵活性相结合。在教师的引导和督查下,可以允许学生在保证评价的客观和公正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内容
评价的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人才,还要每一个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评价内容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该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活动和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其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对任何一个方面的忽视都可能造成学生发展的偏颇。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性评价中,评价的内容可以围绕着教学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多方面展开。根据任务要求分析问题、收集信息的能力;选择合适的信息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工具有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合理应用工具来有效地表述和答辩信息的能力;对活动过程中相关信息问题的价值判断能力;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协作的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某一主题制定的经过量化的评价指标。如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态度: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有进取心;是否学习目标明确,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应变能力: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个人意见,提高口头表述和答辩能力;是否理解技术课程的价值取向,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合作意识:是否积极参与讨论与探究,乐意帮助同学;是否在小组学习中主动承担任务。
探究意识:是否积极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创新意识;是否勤于积累,善于探索,思维活跃,反应灵敏。
情感态度:是努力发展自己潜能,能认识自我的优缺点;是否遵守国家信息使用安全规范,明辨善恶。
操作技能:是内容丰富,界面美观;是否有超级链接,作品浏览方便。
四、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方式
从对象上分,教学评价主要分为师评、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师评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表现、作品进行评价。学生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课堂表现、作品创意、作品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生生互评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不同评价方式多元结合,让学生充分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而今的教学单一的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如何多元结合,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智慧变得尤为重要。
五、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策略
(一)评价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公平性
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误区,每节课结束前都要展示几名学生的作品,认为这是课堂评价的一个环节,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公平的,为什么只评价这几名学生的作品,在那么有限的时间内教师是很难找到真正优秀的作品的。这种评价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努力,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减弱他们的学习兴趣。要面向全体学生,需要教师的付出与耐心,需要在课后认认真真对每一位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课后批作业,挑选优秀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他有所进步的情况下及时表扬,对学生们做得不对或者不规范的地方进行讲解演示。当然,对于任教班级很多的教师,这可能是项很艰巨的任务。
(二)课堂评价反馈要及时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一些现象:有些教师只布置练习不反馈,长期下来,学生发现做可以,不做教师也不知道:也有些教师虽然收作业,但迟迟不批改,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不再期盼教师对作业的反馈了:也有教师虽然批作业,但只是大体浏览一下给个评价。至于做得如何并不重要,这些不恰当的评价方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应该尽快批改学生作业,及时反馈结果,以保证学生还没有遗忘作业内容时就看到反馈、针对具体问题就事论事,采取积极性评价,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给学生真正的帮助。如希望学生更换网页字体颜色,可以用“这里使用灰色字体,是否更容易与其他颜色搭配呢”这样的建议,而不是用“网页字体颜色使用不当”这样直接的否定性语言。
(三)、评价方式要多元化,不能只注重结果
平时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使各校学生素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些教师只是期末让学生做一套练习就作为他们的成绩,也有些教师甚至只是凭印象打分,这样的评价方式往往忽视考查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过程,过多重视考试成绩,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同时,我们应注意通过课堂反馈建立一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学生在这种对等的气氛下进行自我评价和得到他人的评价,更容易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缺点。教师通也可以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各种反应,及时调整教学,使教学过程保持动态变化。努力做到有效地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自己,建立起一种师生互动的评价方式。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际,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多种方式多元结合进行评价,以“评”促“学”,鞭策鼓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有所得。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必须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评价观念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二者和谐统一。课堂评价应该贯穿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始终,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自觉地开展过程性评价,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