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作者】 张 宏

【机构】 陕西省彬县龙高镇龙马小学


【正文】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育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数学成为枯燥无味的代名词,题海战、反复训练成为数学教学的法宝。由此带给学生的是身心俱损的伤害,引发他们对数学的恐惧心理。今天的教育是学生明天的生活,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构建“可能的生活”。学生“可能的生活”是创造性的生活,是运用有价值的数学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人生价值,使理想现实化的生活。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为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从理念、目标、内容、过程诸方面让数学回归生活。

  一、教学理念:回归学生生活世界,做学生的“共同遭遇者”

  曾读过一篇题为《小女孩有意跌了一跤——一个小女孩的智慧》的小短文:几个孩子正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小家伙突然摔倒在地上,并立即哇哇大哭起来,哭得呼天抢地。一个小女孩一看那跌倒的小家伙,愣了一愣,接着跑过去,装着一下子跌倒了,就跌在那小家伙的身边,她跌倒了,还笑得咯咯响。那小家伙一看小姐姐,也笑了,抹抹眼泪,又玩了起来。文中的小女孩以一个“共同遭遇者”的身份,去感染小家伙,没有刻意的雕琢,行为自然,充满灵性,仿佛生命与生命之间本该如此。

  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我们往往无视学生具有的无限发展可能的潜在状态,在教学中对学生过多的干预和控制,始终保持习以为常的高高在上者角色,殊不知孩子有自己天然的学习方式和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因而,做学生的“共同遭遇者”,不仅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智慧。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蹲下身去,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共同去遭遇数学问题,去解决生活问题。因为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

  二、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现实生活需求,构建学生可能生活

  让数学回归生活是数学课程的根本目标。生活能够给予学生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以人文主义关怀,培养学生生活能力,激起他们自我关怀的热忱。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数学教学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智慧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目标要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需要进行整合,使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逐步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批判意识的人,并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初步的生活经验。

  例如,在学习了乘法的计算之后,可以安排如下活动:某花店有若干标明价格的花,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素材,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如5支玫瑰多少钱?10元钱可以配哪些花?等等。这样的数学教学给学生不仅仅是计算方法的掌握和机械运算能力的提高,更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想法,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为他们的可能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超越知识体系的束缚,关注学生生活需要

  “生活世界是自然科学被遗忘的基础”(胡塞尔语)。关注和尊重学生的生活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生生活的需要包括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责任承担的需要,等等。学生的这些需要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提倡探究性学习,重视过程性目标,强调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对于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意识。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更应将其渗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加以组织,使知识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因而,教学内容不仅要有现实感,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理想性,通过体验现实生活,感悟和追求可能的生活,来赋予教学内容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我们要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线索,努力开发丰富多彩的、有趣的、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各类课内外教学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如对于统计内容的学习,可以选取文具、玩具、食物、水果、校园里的事物作为统计对象。我在教学时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六一儿童节班里准备开联欢会,需要买水果,你认为买哪种水果好?这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要调查全班同学每人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再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作出合理决策。这些内容完全超越了教材的束缚,让学生能在生活的天空自由翱翔。

  四、教学过程:突出交互主体性,实现对话、交流和互动

  新课程必须弱化教材的权威性,弱化教师的中心言说者地位,追求一种主体间的平等对话,让教师真正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学中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充分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和理解有关内容。可以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通过“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等语言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经历多种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的活动,以发展其创新意识和生活实践能力。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研究其内在的作用。课堂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授,成为思想、观点交流、碰撞的舞台。在师生、生生之间对话、交流、互动中,学生们明白了解许多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如飞机、轮船的对称能使飞机、轮船在航行中保持平衡;建筑上的对称多半是为美观,但有时也考虑到使用上的方便和受力平衡。许多学生还尝试着运用对称解决一些有趣的生活问题,将自己的视野转向广阔的生活世界,这正是我们数学教学所应追求的目标。

  我们的数学教学太多的灌输式、太多的理想化、太多的从成人角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让我们的数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以儿童化的眼光、儿童化的思维进行数学教学,真正做到让数学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