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标下的物理课堂教学与双语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 张倩茹

【机构】 新疆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

【摘要】学校教育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要求普通高中教育关注每位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与需求,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和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时代赋予我们教师一项神圣的职责,就是要注重培养每个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自我汲取知识,对老化了的知识及时更新换代的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双语班;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培养要求
【正文】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当今,我们正处于高科技时代,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知识迅猛发展,新的信息与日俱增。要使我们的知识赶上时代的要求,要使我们的认知结构能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优化认知结构。为此,时代赋予我们教师一项神圣的职责,就是要注重培养每个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自我汲取知识,对老化了的知识及时更新换代的能力。????笔者想从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方面,浅谈几点关于双语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见,以供研究讨论。

  一、 目前高中新课程物理能力培养上的主要障碍

  对于双语班的高中生,当前在新课程物理学习上较大的问题是学习方法问题。这应该是能力培养的最大障碍。他们一般是上课急于抄笔记,课后急于完成作业。解题时又急于对得数,凑答案。并不从中总结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规律。正确答案得出了,而错误思路却被掩盖了。这些学生的作业,日常都还整齐无误,反映不出问题。由于汉语理解水平有限,一旦考试,就“六神无主”,原本会的也因为紧张而出现失误。他们的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常此以往,所以就觉得高中物理“难”,摆脱不了学习被动的境地。这种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形成,大多是由于他们长期依赖老师、套公式、套例题的结果。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从教法的改革入手。

  二、 鼓励双语学生“班门弄斧”是转变学法的好办法

  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宗旨是,在能力培养方面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首先应相信每个双语学生都能成功。敢于在老师面前“班门弄斧”是难得的好事,只有这样双语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展现出来,误区才能暴露出来。例如对一些选择题,按常规填写出选项符号就行了。做为任课教师不能简单的处理;也不能因为某道题有一定的难度,举一个类似的例题,教会双语学生解这道题了事。而应该是鼓励双语学生对问题首先进行分析,要求双语学生做到“根据在前,结论在后”。要鼓励双语学生在老师面前当老师。这样从双语学生的思维活动中,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和漏洞,更重要的是找到双语学生学法上的问题所在,以便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疏导和教育。对选择题、填空题不仅进行解析,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让双语学生“自己当老师”,让他们始终坚持对选择题、填空题写出求解的思路和根据,双语学生从中尝到了甜头,考试成绩上得到了提高。“班门弄斧”的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双语学生,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更应该体现出这 一特点来。要让学生成为名符其实的主体,其成功的秘诀,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最佳匹配。这种最佳匹配的保证是搞好课堂教学设计。

  三、 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是能力培养的前提

  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它包括了观察、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自学不仅仅是一般地独立阅读和课内看书,它是课前设计好的一系列的有序启动的各种环节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施的主体是学生。重在能力培养的课堂设计,笔者认为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

  1. 设问质疑。

  2.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

  3. 检测和小结。

  下面以高中物理选修31《磁感应强度》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说明一下设计思想。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双语学生,每节课都要把启动顺序、知识结构等写在教学设计上。从表面看有点象“程序教学”,实质上在课堂实施中它有更多的灵活性。其中操作上有“分”有“合”,时间上可“长”可“短”,运行中“有序”“无序”交替。总之,对不同程度的双语学生有不同的训练要求,避免“一刀切”。

  1.“设问质疑”的设计思想

  (1) 用学过的电场强度E来引出物理量磁感应强度B,重点突出针对性很强的预备知识E=■,比值定义的特点。

  (24人一组实验探究。(IL垂直)深化FIL现象和条件,为F=BIL作准备。

  (3)由实验结合理论导出B=■。

  以上内容不需老师讲述,也不抄笔记,一般双语学生都能独立填好教学设计“自主学习”上要求填写的内容。基础好的双语学生把实验结果和小结写在反馈式投影片上,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公布。多余的时间回答有关这部分的练习题。

  这样的设计,上课之始就会使每个双语学生都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他们在主动想问题, 而不是旁观的听众。其结果就可避免死记硬背,因每一步都有科学的逻辑推理,每一步都能紧扣教学目标。

  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的设计思想能力的培养总是伴随着知识的内化进行的。

  内化的外因又总是寓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磁感应强度B这节课由E出发,重点解决B的得出,突破对磁感应强度B理解这一难点。磁感应强度是在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出现的。在此过程中学生把低位经验(电场强度E类比磁感应强度B)概括纳入到高位结构中去。

  由于问题提出的顺序符合学习的同化和顺应的逻辑关系,所以使其能够顺利进行。因此使双语学生的心理结构得以改变和更新。对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进行了优化,能力的孕育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落实。

  3.“检测和小结”的设计思想

  通过课件、模型、和练习题,针对双语学生可能由于汉语理解水平有限而出现的认识偏差和存在的误区,让双语学生口答、笔答,到黑板上画图等、获得及时反馈,小结的作出是学生对知识内化的结晶,要求双语学生独立完成。强化和训炼的具体内容是如何判断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和计算大小,对一般双语学生要求熟练掌握简单应用,提高一步要求会使用B=■进行有关运算,解决与实际生活相关问题。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绝大部分内容和时间的支配都交给了双语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材料上,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中只是起着设计者,引航者和调度的作用。当然教师还要做到保证双向反馈的沟通,并能以较强的应变能力准备处理好突发性的问题。

  以上,是我们在刚开始的新课程物理教学中注重对双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些尝试。新课标三维目标要求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具有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我们对此只能说,在一个方面、一个局部环节进行了初步探索。有许多问题尚须在实践中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  张淑玲;张之红;;刍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730

  [2]  庞维国,刘树农;现代心理学的自主学习观[J];山东教育科研;2000Z2

  [3]  寿明鹤;;构建电大开放教育下的自主学习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作者简介:张倩茹,女,汉族,46岁,1968714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任教于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中教高级职称,研究方向为双语实验班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