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教孩子学会爱

【作者】 朱 淋

【机构】 江苏省靖江市城西幼儿园

【摘要】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天下的父母爱自己的子女,天下的子女爱自己的父母是天经地义的。爱作为一种社会情感并非与生俱来。如果不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爱心、孝心和同情心,必然会导致孩子对爱的理解偏狭,使他们既不会珍惜别人的爱,也不会去爱别人。前不久网络上讨论过一个“现在孩子最缺什么”的话题,有一位网友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孩子最缺的是爱他人的教育。
【关键词】爱的情感;爱的能力;简单表达;感激之情;分享快乐
【正文】

      拥有爱的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得幸福,甚至是得以生存的基础。只有会爱的人才可能有充实的心灵,真诚的朋友,完满的人生,而这些事父母无法替代给予的。对于4——5岁的孩子而言,也许他还无法深刻体会爱的回报,但是他们可以用纯真的心灵感受爱,表达爱,并学会感谢和分享。

  一、学会爱,激发爱的情感

  皮亚杰的研究发现,小班孩子对事物的认知带有泛灵论的倾向。这就是说,在孩子的眼里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记得在一次晨间活动的时候,一群孩子围在一起,饶有兴致地在看小乌龟吃食物。这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鹏鹏抓起乌龟猛地摔在地上,嘴里还说:“我是泰罗奥特曼,我要消灭你。”有几个胆小的孩子被他的这一举动吓得哭了起来,还有几个孩子愤愤地说:“你不爱小动物,我们不理你了。”见此情景我及时向鹏鹏了解情况,为什么会这么做呢?鹏鹏振振有词地说:“是老师说小乌龟要咬我们的手,它是坏蛋,所以我帮大家消灭他。”听他这么一说我想起了几天前有个小朋友用手在摸乌龟,我怕他们弄伤小乌龟或伤了自己,于是我告诉他们小乌龟会咬到手的,只能看不能摸。而在他的心中奥特曼是正义的化身,所以他就有了那样的举动。在教育中,我们如果能够利用孩子的这个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实施爱的教育,必然能激发孩子关爱生命,保护比他更弱小的生命的情感。相反,如果一味从某个角度告诉哪些动物对我们有危害,对人类不利,就等于从小给孩子灌输了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想,孩子长大后不大可能懂得去爱社会、爱自燃、同情弱者。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孩子热爱生命,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

  二、学会爱,锻炼爱的能力

  还记得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小朋友唱的歌曲:“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陪陪我;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亲亲我;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夸夸我;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抱抱我……”这首歌曲深受大家的喜爱,这首歌曲唱出了孩子的心声,同时也提醒了那些平时很少关心孩子的父母,每天爱孩子多一点,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亲吻。我也是位母亲,我也爱孩子,平时我不断捕捉我和儿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做得让孩子高兴时,他会抱抱我算是给我奖励吧,但孩子最需要什么呢?当我问孩子最需要什么奖励时,他说要我惯惯他、陪他玩玩。这对我的触动很大,我自认为是个好妈妈,可是有时也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对他有所疏忽,很多家长会更多地从物资上考虑,比如说:带他吃肯德基或会承若给他买什么玩具之类的,其实孩子更需要的是亲情。家长多陪陪孩子、多亲亲孩子、多夸夸孩子、多抱抱孩子,世界上这是最廉价也是最珍贵的奖励。其实不只是孩子,就连成人都需要这些,由于我们名族的特点,人们过于内敛,往往不会表达自己很容易做到,很会让对方感动地情感。

  爱是一种内敛的情感,是一种间接地表达,但是对于简单的孩子而言,有时间接地表达、一个亲吻、一个拥抱、一个充满肯定的眼神、一句大声的“我真喜欢你”往往比许多的礼物、无微不至的保护来得重要。让孩子学会表达爱,在爱的表达中感受爱的温馨,这可以帮助孩子锻炼爱的能力。

  三、学会爱,爱的简单表达

  爱,不但融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会经常出现。在区角游戏“娃娃家”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小朋友抱抱着娃娃,一会儿给她梳头、一会儿给她喂食物、一会儿又抱在手里拍拍惯惯,这些也许是发自他们内心的一种爱的表达。平时我们表扬一些表现好的、有进步的孩子时我们也会说:你真了不起!老师很爱你!老师很想亲亲你之类的话。为了让孩子们更能深刻的理解爱的含义及如何向对方表达爱,我们还特地开展了一些活动。如:我们对孩子做了一次小小的调查,主要采访内容是:什么时候你会说我爱你、你想对谁说我爱你、爱是什么意思等等。刚开始时小朋友都觉得比较腼腆害羞,不好意思回答。于是通过中班社会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我们借一大一小两只兔子之口,把生命中那种最原始的母子之情浓缩在短短的一段对话里了!当小兔子拼命往两边张开双臂,说“我爱你有这么多”时,我和小朋友们都笑了。爱,还可以这样来衡量吗?可对于小孩子来说,这样的比喻可能是再直接不过的了。一个这样简单的故事,却表达了人类最复杂、也是最伟大的一种情感。原来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达。的确,爱,是一门学问,它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学习,用一生来传授,用一生来表达。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不论是真挚的亲情、醇厚的友情,还是浪漫的爱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对身边的其他人也要有爱的表示,让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心中都充满爱,人人成为心中有爱的人。

  四、学会爱,感激之情是爱的基础

  只有对别人付出有感激之情,才会有回报的行动。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学习、生活条件上的极大满足,使他们习惯了养尊处优,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他们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感恩意识,在主题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想到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怀有感激之心,知道说“谢谢”,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快乐生活离不开别人付出的辛劳。在一个星期一的早上,孩子们正在晨间游戏时,突然看到窗台上有只小鸟,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想去抓它。如果换作平时只要有人靠近小鸟就会飞了,可是这只鸟怎么没飞还一直趴在那里。我上前一看才知道小鸟的翅膀受伤了,所以飞不起来。所有的孩子都围了过来,询问小鸟的情况。我赶快叫保健医生带了药品过来帮助小鸟治疗伤口……处理完小鸟的伤口,我看到几个孩子泪水涟涟,有的说:“小鸟好可怜”,有的说:“小鸟一定很痛!”从那以后,孩子们一有空就去看小鸟,不少孩子来园比以前早,放晚学时还要和小鸟说再见。经过精心的照顾和孩子们的关爱,小鸟很快好了起来,又飞向蓝天去寻找它的同伴了。孩子们的快乐无以言表,他们说功劳属于老师和保健医生的,决定要写感谢信给我们(以他们的方式)。其实,关爱、照顾小动物,有爱心,这些都是孩子们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如何培养幼儿的这些品质常常令我们犯难。有时以说教的方式向幼儿灌输,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有些老师认为只有发生重大事件才是教育的好时机,其实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是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这次就以小鸟受伤这件事为契机,用成人的行为实实在在地告诉孩子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应该得到我们的救助;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时应该表示感谢;有一颗爱心和感恩之心的人是幸福的人。

  孩子在感恩的同时还会意识到,自己也应该爱别人,帮助别人。这对目前处在娇生惯养环境中的孩子尤为重要,它有助于改变独生子女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状态。有一次我带孩子们去散步,没走多远我发现前面有一个小水坑,于是我提醒孩子们:“小心!前面有一个小水坑,我怕后面的孩子听不见,我重复说了两遍。没想到孩子们一个个心领神会,一个接一个向后传递这句话,直到最后一个孩子跨过小水坑……我忽然意识到这个真实情景具有教育价值,我便把这件事带给我的感动说给孩子们听,并让他们知道自己很棒。从那以后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他人的关爱,学习关爱他人,让孩子懂得付出也是幸福。如:“学会关心”、“我爱爸爸、妈妈”、“我可爱的家”、“我是谁”、“我朋友的优点和缺点”、“妈妈的爱好”和“奶奶的生日”等,运用丰富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了解自己,关爱他人”,通过正面教育鼓励孩子、培养孩子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作为老师,我认为有责任抓住生活中美好的细节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以帮助他们发展积极的情感。

  五、学会爱,分享的快乐

  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在客观上造成了孩子缺乏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并相互谦让的经验,另一方面家长不正确的观念也阻碍了孩子分享意识的形成。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有了“我”和“你”的概念,会非常注重“什么是你的”和“什么是我的”。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思维特点也导致了孩子不会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经常出现争抢玩具和实物的现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如:在玩角色游戏“娃娃家”时经常会看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两个孩子都想扮演妈妈;两个孩子都想玩那个洋娃娃等等,面对这些诱人的玩具,怎么办呢?有时虽然知道最好先和别人商量一下,玩不到最好要先忍耐,但是,对于控制能力,是非观念刚刚起步的孩子来说,实在是无法抵御游戏和玩具的魅力。于是率性而为的孩子在一个回合交涉之后,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之时,就哭、枪、闹起来。又如:我让孩子从家中带玩具来幼儿园玩,这是培养孩子们分享意识的好机会。我会鼓励孩子把家中最好的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大家分享,并准备开一个玩具展览会。可是到了第二天,只有几个孩子带了新玩具,不少孩子带来的是旧的破玩具,还有些孩子说:妈妈不让带,会给小朋友弄坏的。

  要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和能力,我们成人首先要做出榜样,比如在家中带头将好吃的东西与家人分享而不是一人独占。第二,父母应鼓励孩子的分享行为,比如带食物或玩具到幼儿园跟同伴分享,当孩子不愿意将故事书和别人分享时,要引导孩子认识到分享的快乐,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别的小朋友看了这本故事书后,你们就可以一起交流了这样你就能知道别人跟你的想法是不是一样。”第三,在幼儿园里,老师除了用各种方法鼓励和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外,还要和幼儿讨论什么事真正的分享。同时还要建立必要的分享规则,比如:要平等地分享,不能只与自己的好朋友分享。分享时建立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的。与别人一起分享玩具前,应先征得同意:“我也很想玩,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分享还应该“先人后己”等等。

  爱心教育是让孩子一生受益的教育,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会在生活中更自信更快乐。作为人类的启蒙老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唤起孩子内心爱的情感,把爱的种子播进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学会用爱创造美好的世界。学会爱人,说到底是学会感激,感激是一种爱的表达,爱的能力,也是一种做人的责任。我们感激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来体验世间万千;我们感激朋友,为我们排解孤独,分享快乐……让孩子学会感激,也就学会了爱,学会了生活。让孩子学会去爱,让孩子学会回报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爱心的孩子。

  总之,进入21世纪的今天,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与同情,以形成团结合作的群体,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只有这样,个体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自强自立也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休现。作为教师、作为家长不仅要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更强调要教孩子学会关心,重视培养关爱、同情、友善等良好品质,并将之看作是未来社会和每个个体得以发展的关键和希望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乐智小天地》父母用书 作者:叶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