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作者】 王恩连

【机构】 云南省西畴县上海海泰龙泉希望小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艺术的生命在于教学必须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优化;成效
【正文】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课堂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课堂教学应该是形式多样,百花争艳,竞争激烈,生机勃勃的大花园。只要它能争奇斗艳,开放出特色来,它就有生命光彩。

  一、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作战,需要打有把握之仗;教学,需要厚积薄发,胸有成竹地开展。教师要想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就必须在课前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精心备课、了解学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等等。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祖国突飞猛进的步伐不可阻挡。想要投身洪流,为民族复兴尽微薄之力,就要掌握真才实学;想掌握真才实学,就要认真学习;想事半功倍地学习,就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为古人早就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爱因斯坦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认真备好课,熟练驾驭教材,才能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需要确定好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达到灵活应用教材,有效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指导学生突出重点、攻破难点,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能力,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设计个性化教育,发挥学生特长。

  优化教法,提高效率。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以促进他们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特点等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高效课堂需要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组织结构的优化,作业布置的优化,教材内容的优化,时间安排的优化等等,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必须一切从优。

  二、精讲精练,触类旁通

  精讲,分为示范性精讲、例证性精讲、展望性精讲、反驳性精讲等。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共性问题和制约、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精心设计,透彻剖析。力求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突出重点,要充分思考新知有哪些需要巩固的知识点,新知怎么讲,巩固题用哪些,怎么练?都要有条不紊、胸有成竹地讲;触类旁通,教师要力求体现“通性通法”,即数学上要包含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题目,不要追求偏、怪、难;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对有规律的问题,要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提炼解题方法,总结解题规律,达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的目的。精选的题型要突出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时效性、启发性、创造性和教育性。要注意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确保人人参与,个个学有所获。

  精讲多练,要切合教师自身实际,力求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情况,找准切入点,可以博采众长,去粗取精,恰到好处地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学习自己能学的为自己所用,努力让每堂课都是落实课,每堂课都是训练课,“精讲多练,以练为主”,让课堂成为真正的学堂,真真切切落实素质教育。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让数学学习生活化,学以致用,将会搭建起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创造数学的广阔学习空间,使数学与生活更加贴近,使数学学习充满生机与快乐。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将数学用于生活,才能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又让数学回到社会生活中去,才能彰显数学价值,体现数学魅力。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有效教学。例如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可以安排这样一段小插曲: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比大约是1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样利用“人体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学习《分数的意义》时,请学生从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认为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认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还有的认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这时,我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学生带着悬念参与学习,认识分数的意义,原来这么简单;学了“利息”的知识后,让学生算算自己的压岁钱存入银行后的利息;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一性质,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三角形稳定性这一性质的应用,如房梁、电线杆、测量用的三脚架、篮球架等,在探究三角形稳定性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

  四、互助合作,共同提高

  新理念下的高效课堂,强调学生之间要注重互助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数学教师需要帮助小学生分组学习。分组学习时,一般情况下,以四人至六人为宜,组与组之间的搭配要基本平衡,实现好、中、差均匀安排,有利于开展竞争学习,对小组成员给予明确的工作任务,承担该小组一定的具体角色,或者小组讨论的组织人、或者记录员、或者资料员、或者首席发言人,或者“反对人”等等,一定时间后进行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学习合作探究活动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前必须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各小组成员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上感知新知,进行思考;第二阶段是组内讨论:小组成员交流各自思考成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形成初步共识,得出结论;第三阶段是组际交流:这是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过程;第四阶段是教师引导评价: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形成共识。

  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养成五个学会: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评价。独立思考强调的是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注重每一次讨论前,一定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思考;学会倾听注重的是虚心听取别人的见解,不打断他人的谈话,如果觉得别人的意见不恰当,自己需要补充说明,要学会使用比较得体的语言;学会讨论要求每一组选择一个组长代表发言,其余同学注意倾听;学会表达就是注重把自己小组的见解进行条理清楚的说明,努力做到言简意赅;学会评价指对同学的意见实施一分为二的正确评价,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学习《图形的认识》时,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我参与到他们中间倾听,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讲台桌上那个粉笔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我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粉笔盒,原来,粉笔盒的正面是正方形,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我立即决定让学生再一次合作学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通过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对比感知。最后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这粉笔盒是一个长方体!”教师及时从学生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探究,合作交流,掌握知识,巩固成果。

  五、注重总结,积极反思

  优秀的教师都是善于课前的充分准备,课中的一丝不苟,课后的总结反思。备、教、学、思的策略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如果说课前的备和课后的思是为课堂教学中教、学服务的话,那么课堂教学中的教也是为学服务的,因为学是主体进行尝试、探索、自学,教是主导,起到引导、组织的作用,所以落脚点仍然是学。我们只有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不断变化学生学法,才能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增强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要从课前、课中和课后等实施优化教学。只有坚持不懈地创新,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开拓,不断优化教法和学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才能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再生等.小学数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5?8期;

  [2]张丽荣.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教育艺术》,2009?9期;

  [3]?周光明.?《以问题为中心引领课堂教学》[J].《新课程(综合版)》2012(8):64-65